張智傑攝。
回顧2020年,新冠疫情讓全世界按下暫停鍵,甚至倒退歸零。新春開始,一系列的新計畫、新課題、新挑戰更是接踵而至。但人們探索知識的渴切,卻未曾因外在環境放慢腳步,反而逆勢掀起一股「精神食糧」新革命。
其中,2019年中旬出版的《原子習慣》,講述人們如何透過細微改變,累積巨大能量,成為各界養精蓄銳的實作指南,一年半來,陸續攻占各大通路排行榜,熱潮延續至2020年底,穩坐冠軍。
而當疫情仍在蔓延,人們不禁想「鑑古知今」。35年前,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奎斯撰寫的《愛在瘟疫蔓延時》,即以數百年前同樣大規模流行的黑死病為背景,提點世人可能遭逢的困境,再度受到關注。
即便2月是一年中日子最少的月分,假期卻也最長。2021年新春,特別以「知識長假」為題,透過兩位「雜食」系的文化工作者謝哲青、李明璁帶路,以他們涉獵多元領域閱讀的經驗和故事打底,分享獨到心法,並根據閱讀的時間及難易度,開出基本、進階版書單。
閱讀,是謝哲青探索世界的鑰匙,也是人生解答;文化人李明璁則直白表示,讀書是提升自我,代價最少的方式。
閱讀,是無需仰賴他人,在任何時間地點就能完成的樂事,不妨把握假期,沉澱、對焦和凝視知識帶來的喜樂。現在,就趕緊開始選本書,規劃專屬你的知識長假吧!
謝哲青,一位大眾熟知的主持人,更是遊歷過上百個國家的旅行家和作家。然而,在每次踏上旅途前,他早已透過閱讀經歷了大大小小的精神之旅。像是作家惹內、雨果、毛姆筆下的巴黎,或是作家但丁帶他遊歷佛羅倫斯的街道。
走在布拉格曲折的巷內,昏黃的燈光,以及400多年從未更迭的街景,謝哲青在遠處陰暗的街上,彷彿看見《變形記》、《審判》的作者法蘭茲.卡夫卡,那扭曲、憂鬱的靈魂正在遊蕩。
中學時期讀過這些書的謝哲青,當時不明白為何一個人能這麼抑鬱;而此時,他看著卡夫卡的靈魂,似乎能心領神會。
「旅行令我印象深刻,就是因為有閱讀當基礎,」對世界萬物的好奇心,是驅使謝哲青閱讀的動力,旅行則是印證知識的方法。
閱讀「左外野手」,從不漏接好書
小時候,謝哲青的第一本書是百科全書,自此立志成為像是百科全書一樣的人。他不常接觸Podcast、YouTube等,但對於書籍,他自稱站在閱讀的「左外野」,只要球掉到他的守備區,他從不漏接。
謝哲青對於閱讀的熱愛,就像是吃飯、睡覺一樣稀鬆平常,在每個早晨與深夜,工作以外的時間,大多都被讀書與寫作填滿。
在時間的積累下,他笑說,每天都是他的「知識長假」,堅持給自己一個理由,排除世界所有的紛擾與憂慮,沉潛在閱讀中。
謝哲青閱讀範圍廣泛,但核心總圍繞著「人」。像是歷史,是了解人做過的事,哲學是在邏輯架構下,對大哉問的想像。但更令他著迷的,是精煉人們思想的詩詞,《千家詩》就是他的私房書。
2017年,謝哲青遇上人生低潮,一個人徒步踏上800公里長的聖雅各之路。走了20多天,一日忽然下雨,謝哲青腦中迸出「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一句,像是蘇軾告訴他,不用管世間的紛紛擾擾,一身蓑衣走過煙雨,仍能過一生。
謝哲青感嘆,一首詩詞在生命中的某個剎那,都可能突然解壓縮,代表著千言萬語。他更笑說,自己有時會將詩集當成籤詩,每每遇到人生難題,隨意翻開一頁,或許就可以得到解答。
然而,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擔心跟不上話題、知識落後於人,資訊焦慮緊緊抓著現代人,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與時間大量閱讀,我們該如何選擇?
謝哲青談起自己寫的《走在夢想的路上》一書中,父親叮嚀他的一段話:「或許你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你要先知道自己不要什麼。」謝哲青從小就透過「減法」,去除自己不要的,剩下就是他的「需要」,而後養成閱讀習慣,並常在知識森林探索,從中發掘自己的興趣。
當翻起一本書,謝哲青會把自己不認識或感興趣的關鍵詞記起來,看完整本書後再分類,像是金庸小說中的問題,可分類為詩詞、歷史、易經等,不但能系統性消化問題,這些關鍵字更能成為下一本書的來源,也是認識陌生議題循序漸進的方法。
疫情限縮生活空間,要學會自處
2021年,謝哲青認為「孤獨」是每個人必須理解的課題,孤獨就是在發現自己的獨特後,學會自處。一直以來,我們透過出國旅遊、網路影片、社交活動來消磨時間,但當疫情限縮我們的生活,甚至強迫將人們關在房內,扣除外界事物,「你要重新回來面對的就是自己,」謝哲青說。
19世紀,一位血氣方剛的軍官,被罰禁閉於自己的房間42天,他卻在這個從東走向西、只有36步的空間裡,透過房內的一事一物開始回憶、聯想,展開屬於自己的想像之旅。
謝哲青以《在自己的房間裡旅行》做為孤獨主題的入門,讓我們看見年輕躁動的心,如何隨著時間沉潛,慢慢了解自己是誰。
而後,該如何學會自處?謝哲青透過《鬼滅之刃》中竈門炭治郎的善良、《奇想之年》美國作家瓊.蒂蒂安面對死亡的哀痛,正視現實社會中,「君子慎其獨」的道德選擇,以及孤獨讓死亡緊緊抓著我們的悲傷。
再進一步,謝哲青以《貝加爾湖隱居札記》一書,讓作家席爾凡.戴松帶領我們浸泡於時間,以及藉由《愛在瘟疫蔓延時》、《論老年》讓我們學習如何面對真實情感,還有對老年議題的重新認識。
人們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謝哲青認為,長假期間,不妨藉由閱讀,讓書中形形色色的人,帶領我們在文字的世界旅行。
圖/邱于瑄整理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邱于瑄
錄音轉述/郭美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