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塔林市議會主席泰利克強調,建立民眾對數位系統的信任度,是政府的首要之務。塔林市議會提供
位於愛沙尼亞國境之北的首都塔林(Tallinn),和芬蘭的赫爾辛基隔海相望,這座面積不到160平方公里的古城,以前是波羅的海一帶的貿易中心,曾於2011年當選「歐洲文化之都」,地標是高度超過120公尺的聖奧拉夫教堂(Oleviste kirik),老城區還在1997年時,獲聯合國認證為世界遺產。
儘管居民不到45萬、人口數跟台灣的新竹市差不多,但塔林可是有著「波羅的海矽谷」美名的智慧城市先鋒。境內擁有超過400家ICT公司聚集在此,2003年,該國出現的第一家獨角獸企業Skype,就是從這裡冒出頭的創業新星。
2020年底,他們剛從桃園市手上,接下最新一屆的智慧城市論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全球首獎,當時,代表全城接下這份榮耀的塔林市議會主席提特.泰利克(Tiit Terik)說:「我們在這方面已經努力很久,一路見證愛沙尼亞在各方面的進步,塔林的確值得這份榮耀!」
而這幾年前仆後繼,到愛沙尼亞取經、學習的人們,塔林更是不容錯過的拜會重鎮。光是2019年,這座城市就接待將近1.2萬名來自各國的參訪者。連台北市長柯文哲,也曾在一年前率團登門請教。
透過上屆ICF首獎城市桃園市的居中牽線,《遠見雜誌》越洋採訪到塔林市議會主席泰利克,2009年開始進入市議會服務的他,大方和台灣分享推動智慧城市和數位服務的第一手心得,以及對未來數位浪潮的諸多觀察,以下為採訪精華:
關鍵1〉中央地方怎麼合作?有了數位身分證,政府服務全年無休
《遠見雜誌》問(以下簡稱問):愛沙尼亞是國際上推動數位化非常聞名的典範,請問在推動智慧城市相關政策時,中央政府如何跟地方城市合作?
泰利克回答:在資訊化時代,愛沙尼亞的祕密武器就是數位化;現在,這個比石油跟金屬礦產還有效!
首先,在國家層級,中央建立很好的基礎建設,就是「e- identity」(數位身分證),讓地方政府可以好好運用。
只要有這個基礎,很多公共服務都能在網路上進行,全年無休(twenty-four seven)提供服務。現在,除了婚姻跟土地交易,還需要本人現身,我們幾乎所有事都能上網完成。根據估計,每年靠這些數位服務,就幫愛沙尼亞省下約2%的GDP。
而且,不只本國人愛用,連外國人也喜歡。目前大概有七萬名外籍人士申請愛沙尼亞的「e-residency」(電子公民),同樣可使用各項數位服務。對大國來說,這個數字或許沒什麼,但愛沙尼亞只是個130萬人的小國。
當然,每個城市也可以發展客製化的地方服務,但基本上都靠這套基礎建設支持。
第二個問題是:剛提到「數位身分證」是重要基礎,台灣最近才因這議題引發討論,甚至中央和地方還不同調,你們也遇過這種狀況嗎?
泰利克回答:有的,這並不容易。愛沙尼亞也是經歷了很多年,才一步步慢慢建立起來,讓民眾逐漸適應這樣的「e-lifestyle」,並對系統產生信任感!
剛開始推動時,大概只能上網報稅,民眾接受度也不高。後來政府想了很多辦法,譬如,找銀行開發相關應用、到學校宣導,就連選舉也用線上投票,民眾才愈來愈習慣。
以投票為例,有些國家說可以通訊投票,但還是要印出紙張,其實不太數位化。我們只要拿實體卡片插入電腦、輸入密碼,就算實體卡不在身邊,也能用行動密碼或手機認證,這樣才是真的方便。不管你在山上健行或在河邊釣魚,到處都能投票。
關鍵2〉如何讓民眾放心授權?區塊鏈保護隱私,有疑慮時可提出
第三個問題:台灣民眾很關切個資及隱私問題,愛沙尼亞以前曾受蘇聯統治,人民不擔心被「老大哥」監控嗎?
泰利克回答:事實上,我們現在比較沒那麼關注這個議題了。因為大家已經知道,政府一定會掌握你的「數位足跡」,尤其在安全服務方面,假使你突然身體不舒服、需要幫助時,政府能不能找到你?
現在,民眾更在意的是:「誰擁有資料?」(Who owns the data ?)答案就是人民自己!
我們透過一種KSI的區塊鏈技術,加強政府的數據管理和系統完整性。只要民眾有疑慮,隨時可登入系統,查看有誰、什麼單位、什麼時候、用什麼理由看過你的資料?每個人的電子身分證就是登入鑰匙,可隨時察看這些紀錄,還可以拒絕不給哪些單位看。
對公務員來說也一樣,如果有女性發現自己的資料被警察調閱,但並非法律規定的正式理由,可以發出抗議跟訴訟,這些警察也會受到懲處。
第四個問題:讓人民有機會說不,的確很重要。只是,萬一有人完全拒絕開放個資給任何單位,這也可以嗎?
泰利克回答:要看狀況,如果是跟日常生活和必要服務有關的,像是購買房屋、開藥單、申請銀行帳戶,一定要有地址,不然就無法使用這些服務。
相對地,假使相關單位沒有必要理由,也不能隨便調閱民眾資料。
關鍵3〉如何吸引企業投資?基礎建設、人才,城市做為測試場域
第五個問題:塔林有發達的IC產業聚落,曾孕育出Skype這樣的獨角獸,你們如何把產業能量導引到城市建設?
泰利克回答:在塔林,我們總說「Think globally, but test in Tallinn.」關鍵是讓城市成為好的測試場域(test ground),才能吸引企業來投資,同時創造就業機會。
像不久前,我們就跟私人企業合作,完成塔林的城市3D建模,不但使用最新的地理資訊和電子地圖,還融入BIM(建築資訊模型)和VDC(虛擬設計與施工)等技術。
塔林在這方面有很好條件,像是完備的基礎建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還有,我們的城市規模剛剛好的「小」(small enough)。在這測試成功的解決方案,說不定也能套用到其他城市,像是台北跟紐約。
圖/近年塔林進行許多低碳運具和無人車的實驗,希望改善民怨日深的城市交通問題。達志影像
其實,對城市管理當局來說,多鼓勵這樣的智慧科技產業,也能吸引到比較高薪資、高素質的居民,當他們願意來這定居、繳稅,對城市的發展和財政來說,都是好事。
不過,這點絕不是政府能獨力完成的,必須很積極地跟企業、學校、研究單位,甚至是NGO合作,才能一起營造更好的環境。我們在2018年,開發了一個應用程式AvaLinn,鼓勵大家向市政府提出各種建議,讓公民參與這個改變過程。
第六個問題:在眾多服務裡,你覺得塔林目前最成功的智慧城市方案是什麼?
泰利克回答:因為新冠疫情,大家應該都發現到,很多面對面的服務不能再做了。前一陣子,塔林也宣布關閉學校,但不代表停止上學,因為現在有98%的學生,都能透過遠距教學系統上課。當然,部分需要硬體操作的課程會受影響,但其他內容幾乎都能繼續。
不過,這同樣需要網路基礎建設。在塔林城裡每個角落,步行兩分鐘以內的距離,一定可以找到免費Wi-Fi上網熱點。
而且,政府也沒有停擺。像我服務的市議會,大家每天還是照常在線上開會、討論、做決策,即使是在家隔離、無法面對面,還是能讓政府繼續運作。其實,在疫情發生前,我們就很習慣這樣的工作模式,就像我現在透過網路接受你的採訪一樣。
老實說,我們以前也不知道會發生這場疫情,但現在真的發揮作用了。
第七個問題:針對這一年來的新冠疫情,塔林是否推出什麼新的智慧方案來因應?
泰利克回答:剛好在這兩年,我們和一家新創公司Starship合作,在某些街道上測試無人駕駛的的「行李機器人」(luggage robots)。原本,他們是準備給快遞公司使用的,結果在封城期間,這些機器人剛好可以用來運送食物跟物資。
此外,政府還開發一個應用程式HOIA,用來通知國民是否曾跟COVID-19的確診者接觸過,提醒大家保持健康,或進行必要的隔離動作。當然,這個程式會保護民眾隱私,不會透露被感染者的真實身分。
第八個問題:塔林已被視為智慧城市典範,未來還有哪些問題有待解決嗎?
泰利克回答:讓民眾持續信任這個系統,永遠是最重要的!其次,是不斷提升服務,找更多不同的單位合作、提供新的創意,而且,很多時候,這些資源都是從國外來的。
至於執行層面,我們現在投入很多方案在交通運輸。這幾年,塔林的私家車數量持續增加,塞車也造成民怨,必須提供市民更多替代交通方式,還要符合低碳環保的原則。
而且,這個挑戰也不光是交通問題,還牽涉到城市整體規劃,包括未來的道路、住宅、街區,該如何調整的議題。
另一個最近出現的討論是,當電子化服務愈來愈多,可在線上完成各種生活所需、整天在家工作、幾乎都不用出門了,這時候,人的心理狀況會不會出問題?民眾健康會不會也跟著退步?以後有沒有新的機制跟方案,可以重新創造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以上,是塔林市議會主席泰利克精彩的越洋採訪,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採訪撰文/高宜凡
錄音轉述/郭美芝
塔林
地位:愛沙尼亞共和國首都
面積:約160平方公里
人口:約45萬
市長:Mihhail Kõlvart
市議會主席:Tiit Terik
榮耀:2011歐洲文化之都、2020智慧城市論壇ICF全球首獎、因ICT產業聚落被封為「波羅的海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