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韋禮安 | 韋禮安跟你鳥鳥天
聲音課程 64小時1分42秒 共 10 集

姚書寰,綽號姚頭,四歲學鋼琴、八歲學小提琴,當他在牙牙學語的階段,就能自己哼出旋律。從小喜歡流行音樂的他,最常聽的是「無印良品」,直到遇上陶喆的音樂,才讓他從單純欣賞歌曲的角度,轉變成主動剖析音樂的結構,陶喆對他的音樂之路有著深遠的影響,是他的啟蒙老師。

以前的年代,音樂取得不易,姚頭都會等著歌曲的首播日,把歌曲錄音下來重複播放。印象最深刻的是,首次聽到陶喆的《黑色柳丁》時,因為聽不懂,至今仍
記得那份難過。
他很慶幸自己擁有開明的父母,國中求學的階段,
能從花蓮北上參加陶喆的演唱會。那時也流行購買偶像明星的照片,放在錢包,姚頭笑說:「同學存錢買日本女歌手的卡,我卻是買陶喆的。」直到他交了女友,才將陶喆的照片換下。而為陶喆做過最瘋狂的事,是在高中畢業那年,集結了玩團的同學們,自行舉辦了一場COVER陶喆歌曲的成果發表會,對細節非常要求的他,土法煉鋼,自製五線譜,只為了讓演出能完美呈現所有細節。

目前任職於音樂霸的姚頭,也介紹了公司跳脫傳統的思維、重構版權分配的機制;若以Co-Writing比喻,大家投入自己的時間、技能來共同完成一首歌曲,其後所產生的收益再分攤給參與的人。
現在速食音樂的現象,姚頭認為是一體兩面的。由於製作音樂的門檻變低、聽眾的選擇變多,相對有才能的人,更有機會表現自己;而歌曲有好的內容、好的製作,素人也有機會被看到;然而「好的」定義卻不是掌握在製作音樂的那群人,要如何引起聽眾的共鳴,也是目前需要思考的問題;於是音樂霸會將製作好的歌曲,交給同事投票,再決定這個作品要投放多少宣傳資源,也是一種相對公平的方式。

音樂人在藝術與市場之間該怎
平衡,姚頭已經有了自己的獨到見解。他認為,如果作品定義為「藝術」,那就是單純藉由歌曲,表達自己想說的事;而面對「市場」時,要將自己的心態轉換成服務業,藉由歌曲,撫平聽者的傷心、替他們唱出說不出口的話;所以在製作歌曲的最初,如果期許歌曲要被大眾喜歡,他就會更靠攏市場的需求。

他笑說,自己有許多獨特的人生際遇,大學時簽約詞曲作者,以為自己就此飛黃騰達,卻不曾想過,寫了歌不一定會賣,賣歌後才參透:「音樂變成是工作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絕對的服務業。」
初到北京,第一次參與戲劇的音樂編輯,就是幫《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貼配樂,先前做過配樂的他,認為這份工作應該是游刃有餘;結果第一次貼40分鐘的配樂,就花了他九個小時;而第二次參與戲劇的工作,竟是吳宇森導演的作品!

姚頭編曲的練習基礎,源自於想作出讓朋友大吃一驚的歌曲,雖然以前網路資源不是那
多,想要找出一個問題的解答,需要花費很多功夫、甚至戰戰兢兢的在論壇發問;然而這些自己摸索的軌跡,最終都會成為人生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