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丁學文 | 丁學文的財經世界
聲音課程 42小時33分42秒 共 10 集

一、《經濟學人》總評 

 

本期最佳文章:綠色能源投資

整體評價: B+

 

封面故事

  • 隨著美國大選的臨近,《經濟學人》也玩起了「話中有話」的封面設計,在陰霾密布的天空下,我們看見的是美國白宮屋頂那面隨風飄揚的殘破國旗。有趣的是,國旗尾端殘破痕跡組成的,其實是正在張口咆哮的川普。上面幾個大字:〈Why it has to be Joe Biden(為什麼必須是拜登)。《經濟學人》認為,川普褻瀆了美國價值,而拜登提供了一個修復和革新的未來。

  • 另外在Briefing專文,《經濟學人》用了兩篇論文〈The Trump audit, part I and II〉,盤點了川普任期期間對美國與美國以外世界的意義:

    正面意義--他在美國推動的減稅、放鬆管制和任命保守派的法官;讓位在最貧窮四分之一的工人階級工資增長了4.7%;中小企業的信心也到達了30年的峰值。此外,通過限制移民,他讓當初投票給他的人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

    負面意義--美國價值的崩壞。在過去四年中,他一再褻瀆了價值觀、原則和做法,這些東西是使美國能夠成為美國人民避風港和全球燈塔的主要原因

 

推薦文章

  • 這期《經濟學人》雜誌花了兩篇文章探討了綠色能源的投資世界,也就是我一再強調的E-mobility,讀了很過癮,分別是緒論第二篇〈Green innovationBreaking through(綠色創新:突破性進展),以及商業板塊第一篇〈The return of green VCGreenbacks for greenery(綠色創投的回歸:追求綠色能源的資金)

  • 重點摘要:

1.          各國政府正在排隊設定著本世紀中葉需要達成的氣候目標。日本在10/26表示將消除所有日本的溫室氣體,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國和韓國相繼宣佈了其經濟將實現碳中和,其中VW宣佈在中國投資170億美元的MEB(純電動模塊化)平台工廠,規模超過Tesla。歐盟也在三月公佈了自己的「Net zero計劃」。 英國和法國甚至將這些目標放進了法律。 更不用說台灣的友達、鴻海前陣子的電動車大計劃。而下周拜登如果勝利,他可能會讓美國走上類似的道路。

2.          世界上的綠色創新企業喜歡高調宣揚自己的成功,一個擁有氣候維持技術的企業股價已開始飆升。 特斯拉的市值更達到了3850億美元,超過了排名其後三大汽車製造商的市值總和。 今年,中國的比亞迪市值也增長了兩倍之多。本月,清潔能源公司NextEra正式超越了ExxonMobile成為美國市值最大的能源公司。 在過去的四年,創業投資(VC)公司的交易增加了一倍以上。

3.          如今,全球各地投入的相關資金仍然不足以支持創新。 研發支出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創業投資、政府和各大能源公司。 他們對專注於氣候的科技和創新公司的年度合併投資總額超過了800億美元。 但相比之下,這只是單一科技公司Amazon研發支出的兩倍而已。

4.          比較特別的是,和20世紀中葉不一樣,這次的綠色投資熱潮,不只是政府在政策、基礎建設的投入,各類綠色創投、家族基金、企業家都競相投入。在特斯拉驚奇的成功推動下,按價值計算,約有一半的直投交易用於低碳出行,2004年,Elon Musk65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14%的股份。 六年後,該公司上市,如今市值達3850億美元,超過任何其他的汽車製造商。 僅馬斯克所持股份價值就可能價值720億美元,僅次於通用汽車和福特的總和。

5.          根據Cleantech Group的統計,大企業參與了大約四分之一的交易,而2010年為16%。他們通過創業投資或直接提供資本進行投資。 包括ExxonMobil在內的石油巨頭已經建立了清潔投資基金。 Energy Impact Partners更試圖集合20家公用事業公司設立一家公司,例如美國的南方公司和英國的國家電網。電子商務帝國Amazon已經支持了五家初創企業,其中包括電動麵包車初創公司Rivian和電池回收公司Redwood Materials

6.          軟件巨人微軟,消費品巨頭Unilever和傢具製造商IKEA也放寬了他們的錢包。富裕的個人也是如此,他們像創業投資基金一樣,傾向於代表更多的耐心資本。 家族辦公室也參與了大約8-10%的交易,而2010年為4%。微軟的Bill Gates招募了20位富豪,其中有美國(Jeff Bezos),中國(Jack Ma)和印度(Mukesh Ambani)成立了一個基金,準備支持40家初創企業,並將持續長達20年。

 

中國版塊

  • 財經板塊第二篇〈Making inroadsThe overseas activities of Chinese banks shift up a gear(取得進展:中資銀行的海外業務向高位轉移)

    1.          今年6月的數據說明它的存款接受者,包括中國的一些政策性銀行,已經佔據了全球跨境貸款總流量的7%,這不但高於2015年的5%,而且它們已經成功貸款給了全球216個國家中的196個。

    2.          今天中國的銀行群已經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所有跨境貸款的26%,其中大多數還是以美元計價。這不但比2016年的五分之一已經有所上升,而且自疫情發生以來還在一直上升。

  • 財經板塊第四篇〈Caveat victorIf China’s economy is so strong, why isn’t its currency stronger?(警告勝利者:如果中國的經濟如此強勁,為什麼它的貨幣不是那麼堅挺?)

1.          過去半年讓大家看見了一個謎團。鑒於大量的海外資金流入,人民幣是如何在不抵消外匯存底的情況下保持穩定的?一種可能解釋是在中國的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上。 4月份以來,他們的海外淨資產(扣除債務)已經飆升了1,250億美元。

 

二、外媒相關報導

 

  • 這周最大的新聞:螞蟻集團IPO

1.          《經濟學人》10/9日刊登封面文章深度解析即將在上海、香港兩地IPO的螞蟻集團。螞蟻集團的發展為中國成為數字支付領域的全球領軍者做出了貢獻,但螞蟻的發展也存在各種挑戰,比如支付市場的競爭、複雜的監管環境和國際環境。

2.          十年間,螞蟻的發展反映了了數字金融的崛起與未來。其創造的 310」信貸模式-3分鐘申請、不到1秒審批和0人工干預,看似天方夜譚,但考慮其能夠支撐雙11巨量訂單處理的計算能力,也足見其技術實力。

  • 法新社報道:螞蟻或代表未來經濟模式:北京大學外籍教授陶迅(傑弗里·托森)說:「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是革命性的。」他說:「我們將看到數字金融做到我們從未想過的事情,進入我們從未想過的行業。」

  • 據路透社107日援引彭博社報道,由於擔心中國螞蟻集團和騰訊的數字支付平台威脅所謂美國「國家安全」,美國正在考慮針對它們出台限制措施。

  • 美國CNBC報導稱,美國對螞蟻集團的制裁將只是很大的象徵意義」:theyll be largely symbolic

  • CNN也認為,美國對螞蟻集團的制裁只是個「空洞的威脅」。因為螞蟻在美業務很少,美國政府似乎沒有什麽實際行動可以損害這家金融科技公司。

  • 《金融時報》社論指出〈The march of Ant is a Chinese success story Fintech group’s increasing power raises policy issues for regulators(螞蟻的前進是一個中國的成功故事,這個金融科技集團越來越大的勢力激發了監管機構的政策議題。)

  • 《華爾街日報》社論:〈螞蟻集團IPO:你需要瞭解的七個關鍵問題〉

1.          螞蟻集團可能通過首次公開募股融資超過340億美元,有望打破全球融資總額紀錄並獲得遠超3,000億美元的估值。這將使其躋身全球估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之列。

2.          螞蟻集團的貸款業務如何運作?

支付寶把中國約100家銀行與需要短期貸款的消費者和小企業連接起來。支付寶的信貸業務花唄(Huabei)和借唄(Jiebei)為數以百萬計的個人發放貸款。螞蟻集團的關聯公司浙江網商銀行(MYbank)向小企業提供貸款。

3.          人們如何利用螞蟻集團進行投資?

螞蟻集團與中國約170家資產管理公司合作為支付寶用戶提供投資方案,這些公司包括共同基金、保險公司、銀行和證券公司。支付寶提供了從公募基金到銀行定期存款在內的逾6,000種產品,餘額寶(Yu'e Bao)是其中的招牌產品,可讓人們把閒錢投資貨幣市場基金。螞蟻集團和Vanguard集團(The Vanguard Group)運營的機器人顧問幫助投資者挑選收費低的基金進行投資。與此同時,螞蟻集團的保險科技(InsureTech)業務銷售一系列的保險產品,涵蓋了從運輸延誤到意外事故等各類保險產品。

4.          螞蟻集團實現盈利了嗎?

是的。今年上半年,螞蟻集團的營業利潤率為34%,這意味著該公司每獲得1美元的收入,就能取得34美分的息稅前利潤。

5.          這些收入主要來自兩方面。螞蟻集團在人們使用支付寶進行交易時從商家收取費用,並從在其平台上發放貸款或銷售投資產品的銀行和其他金融公司賺取費用。儘管移動支付在螞蟻集團業務中佔很大一部分,而且還在不斷增長,但其數字金融平台的收入增長更快。

6.          雖然螞蟻集團在中國是巨頭,但在全球的業務仍相當有限。支付寶在海外主要作為中國遊客在國外的一種支付選擇。螞蟻集團雖然入股了一些擁有數字錢包的海外支付公司,但該公司絕大部分收入仍然來自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