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濟學人》總評
● 本期最佳文章:如何修復全球公債市場。
● 整體評價: A+
很多人喜歡問我,為什麼《經濟學人》可以一枝獨秀,在紙媒殞落的今天仍然牢牢佔據菁英份子的眼球?那我建議你可以去看看這一期的《經濟學人》。無論內容、筆調以及尖銳度我都喜歡。
在美國大選剛剛結束的這個時刻,《經濟學人》從美國政局的未來、國債市場的隱疾、5G科技的發展以及美元的走勢,都給了我們擲地有聲的見解。更難能可貴的它對中國的雙循環、華為與小米的消長,甚至螞蟻集團為什麼被暫緩IPO,都提出了直指核心的見解。
我覺得所有期刊都難免有著每一期的褒貶不一,但這期的《經濟學人》真的是近年來難得讓我願意廢寢忘食一口氣讀完的一本,我真心推薦大家花點時間好好領略。
封面故事
● 這期的《經濟學人》封面故事焦點,已經開始鋪陳選後的美國發展以及那些千瘡百孔。大標題是〈When every vote counts〉(當每一票都有效)。除了緒論第一篇,《經濟學人》還在美國板塊共七篇文章,方方面面分析美國大選留下來的各種政治後遺症。
● 《經濟學人》對雙方票數竟然如此接近感到不可思議,並認為這意味著民粹主義將在美國繼續存在。
● 共和黨意識形態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轉變,與2016年的溫和票數相比,川普沒有兌現政策以及新冠肺炎的糟糕處理,才在2020年的大投票中讓數百萬張的溫和選票離他而去。但共和黨並沒有在眾議院被掃地而出,而且似乎可以繼續控制著參議院,因為川普而陷入困境的共和黨並沒有一敗塗地。這所有一切對美國和這個世界都意味深遠!
二、外媒對於美國大選相關評論
● 《倫敦金融時報》:〈Joe Biden’s greatest tests still lie ahead〉(拜登的挑戰仍然在前面);小標:〈No postwar US president has taken over a more beleaguered nation〉(從來沒有一個美國總統接手過這麼陷於困局的一個國家)。
● 英國《衛報》網站11月4日發表題為《一個危險分裂的國家》的社論稱,無論誰贏得今年的總統選舉,美國仍將是一個嚴重分裂的國家。
● 日本生命資產管理公司(Nissay):若大選結果遲遲無法確定,美元、美債將走強。Nissay固定收益部門總經理Eiichiro Miura表示,如果投資人需要等待很長時間才能知曉大選結果,預料將買入美元和美國公債。
● PGIM債券基金公司主管席勒指出,民主黨若全勝,對美債是一大利空,可能將10年期美債殖利率從目前的0.7%左右,推升到1%。
● 路透社紐約時間11月3日報導,投資者和分析師稱,無論誰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勝出,美元的長期走勢都不大可能改善。
許多投資人也開始押注歐洲景氣循環類股與亞洲股市。投資人認為,若拜登勝選,將是新興市場的利多。
三、本期《經濟學人》精采文章導讀
這期的第二個重點議題,談的則是全球藉由紓困名義廣撒鈔票的國債發行的可能惡果,《經濟學人》花了兩篇文章解析,分別是緒論第三篇〈How to fix the market for Treasury bonds〉(如何修復公債市場),以及財經板塊第一篇〈The bonds that bind〉(被困住的債券)。
● 文章說明,全球廣印鈔票的惡果可能帶給債券市場的風險,事實上,自4月初以來,全球已紓困了將近3.3兆美元的資金來支援整個刺激計劃,這使得債券的流通量整整增加了19%。過去一周,投資者開始重新評估大選過後,緊縮紓困刺激方案的可能性之後,債券的收益率開始出現了波動。
● 不管2021年是否還能夠通過大規模的刺激方案,預算赤字已經確定將占GDP的8%以上。人口老化將繼續增加醫療保健的支出。由於美聯儲(聯準會)無法進一步的降息,在未來的經濟低迷時期,全球可能需要更大的赤字來刺激經濟。
● 一個超大型的債券市場將放大全球市場的壓力和其所遺留後果的負面影響。美聯儲(聯準會)副主席Randal Quarles最近警告說,發行量「龐大」,意味著市場一旦下滑,崩壞的速將更加不可收拾。這可能會破壞政府的借貸能力,並在全球金融體系中引起一連串震動。
● 文章裡特別提到其中兩個脆弱點,一是「Primary dealers」(主要交易商),以及「Repo」(附買回交易),文章有點艱澀,但金融界的人士讀完一定會深表贊同。
另一篇精采文章,是梧桐樹專欄的〈Why dollar assets are still riding high after America’s election〉(為什麼在美國大選後美元資產仍舊在上漲)。
● 《經濟學人》很有意思,它用這樣的開場形容美元:『在全球都不被大家喜歡; 如果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早就被拋棄了; 經歷了六個月的艱難,現在拒絕安靜地離開。但奇怪的是,即使它正被美國紊亂的選舉結果帶來麻煩,但它仍然屹立不搖。』
● 不過《經濟學人》仍然努力闡述為什麼看跌美元的原因,這是它的結論:無論美國政治的結構如何,財政刺激措施都不會退場,民粹主義也不可能退縮,債券收益率又非常低。在這種情況下,認為政治人物會放棄由赤字供資的支出或減稅是不明智的。在過去的五年,美元的上漲是因為美國的短期利率高於西歐和日本。 這個世界少數所有人都會同意的事情就是這個優勢早已經消失了。
我始終相信無論誰當美國總統,中美對峙難以緩解,而華為確實步履蹣跚,《經濟學人》用了兩篇文章從全球以及中國的角度解析了這個問題,分別是緒論最後一篇〈Alternative 5G technology〉(另類選擇 5G),以及商業板塊第二篇〈Mi time〉(小米時間)。
● 今年是5G的大年,文章認為Openran(開放式虛擬化無線存取網路)是不想依靠華為或Nokia和Ericsson替代方案。借由類似網絡虛擬化的相關技術,它將改變了整個遊戲規則。是的,整個科技產業不是只有半導體與電動車,5G帶來的場景應用將會改變全球科技產業的下一世代獨角獸所在。
● 事實上,Openran正在獲得全面的動能。上個月,樂天Rakuten Mobile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基於Openran的5G網絡,這幫助日本運營商將投資減少了40%。它還可以在數分鐘內將新的服務組合在一起,這與一般網絡截然不同。
● 9月份,在歐洲和拉丁美洲擁有2.6億移動用戶的Telefónica已經正式與Rakuten合作,並宣佈到2025年前還將積極在其網絡中更廣泛地部署Openran。但政府的態度仍然最重要。
● 另外,研究公司Canalys的新數據表明,小米正在利用華為的麻煩彎道超車。第三季度,小米全球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為4700萬部,同比增長了45%。 華為出售了更多手機,它銷售了5200萬部手機,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已經下降了23%,而且下一季度幾乎可以肯定會更加疲軟。
和中國有關的有四篇,其中中國板塊聚焦在雙循環,這篇是我看過的外媒中,把雙循環描述的最接地氣的一篇,它不是一味的歌功頌德,它直言不諱的點出了中國本身的困境。大標題:〈
Circling back〉(循環回來)。
● 整個文章是以一家叫做德利的玻璃企業作為引子,說明中國企業的現況,但我最喜歡倒數第二段,如果你想瞭解中國的十四五規劃,建議可以參考。文章節錄及引述如下:
『樂觀是一種很難改變的特質,因此,一些看多中國的人認為,強調內循環可能會引起新一輪的改革,用意在使中國的市場更加有效地運轉。以半導體產業為例。中國金融雜誌《財新》上個月報導,科技巨頭華為正急於在2022年之前建立一條「非美國製造」的供應鏈。但一開始,它能夠製造出來的晶片和全球最先進的競爭者肯定差距甚大。最好的情況是,中國意識到了要趕上這些領域還需花費很長的時間,所以它們會透過繼續推進改革來提高生產率。華泰證券的分析師認為,這可能包括採取更多措施來放鬆戶籍制度,因為戶籍制度阻礙了農村勞動力向中國最大、生產力最高的城市移動。』
螞蟻集團暫停IPO,多麼的不可思議,各種分析解讀很多,但我認為看看這篇就夠了。財經板塊第三篇,大標題:〈Ant agonistes〉(螞蟻的競爭者們)。
● 11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和銀行監管機構發佈了有關在線小額貸款的新規則草案,該草案看起來,似乎和螞蟻金服的業務相牴觸。根據Bloomberg(彭博商周)報導,中國銀行業監管機構的官員已經敦促商業銀行遵守新規定,實際上,螞蟻的許多相關交易並不符合法規。
● 一家亞洲主權財富基金的策略師表示,螞蟻金服更像是金融公司,而不是科技公司。鑒於螞蟻的過往記錄,它可能很快就會適應這個新規則,但其信貸業務卻可能會面臨更慢的增長和更低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