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丁學文 | 丁學文的財經世界
聲音課程 42小時33分42秒 共 10 集

一、《經濟學人》總評

 

 本期最佳文章:資產管理業

 整體評價: A

 

這一期的內容非常精彩,但為什麼評分不如上一期?原因很簡單,這期的中國相關文章我覺得寫的不好看,有些偏頗,也沒有營養。

 

整個雜誌內容還是緊緊抓住了全球最關心的輿論主軸,隨著輝瑞與德國BioNTech的疫苗可能問世,全球政經情勢又有了新的變化。《經濟學人》在封面故事中,分析了這個新聞衍生出來的各種假設情況,也提醒我們不要得意忘形,仍有許多的不確定橫亙眼前。

 

這期內容中最讓我愛不釋手的兩個議題,一個是價值投資的時不我予,《經濟學人》對台灣投資界追捧的巴菲特投資哲學打了個問號,很有見地。另外它還花了八篇文章,在特別報導裡帶我們深入解讀資產管理在2030年前的可能變化。

 

最後,憑良心說,這一期的中國相關文章寫得不太好。這期總共有五篇,中國板塊的三篇分別談了香港問題、中國人的心靈空虛以及茶館專欄的第100期,可讀可不讀,沒有什麼養分。

 

另外商業板塊則有一篇闡述中國民營企業家現在遇到的困難。我覺得,現在因為法制的要求越來越多,過去在野蠻成長時期很多可以做的事情現在都大受限制,互聯網企業也不再像以前那麼高調了,但《經濟學人》以負面角度的陰謀論說明這個現象,我覺得就有些過了。

 

封面故事

  • 封面標題:〈Suddentlyhope突然而至的希望)。另外在科技板塊第一篇〈Fast tests for covid-19〉中寫到,便宜、快速的SARS-COVID-2測試即將出現,他們會是一個現在需要的權宜之計嗎?

  • 1954年把麻疹病毒分離出來到正式獲得疫苗許可,總共花了九年的時間;小兒麻痹疫苗從早期試驗到1955年疫苗在美國獲得許可,更是等了20年之久。然後,令人驚奇的是,這次針對新冠病毒研發的有效疫苗,竟然只花了一年時間。兩家製藥公司輝瑞公司和BioNTech公司,本週公佈最後試驗階段的早期數據,報告顯示,接種疫苗可將病癥減少90%以上。突然,在一個黑暗的冬天,有了希望。

  • 儘管是好消息,但有關疫苗的特性和普遍接種的速度來看,存在著兩大問題。一是截至目前為止,相關病例和研究數據都不夠多,另一個問題,是疫苗供不應求。更糟糕的是,輝瑞的針頭需要保存在-70°C甚至更低的溫度下,這遠遠超出了化學家的想像。

 

二、關於疫苗研發,其他外媒如何報導

 

  • 《紐約時報》:〈Are These Markets Really Efficient?(市場是真正的有效率反應嗎?)

  • 《倫敦金融時報(FT)》社論:〈Markets have found reasons to be cheerful(市場已經發現了高興的理由)

  •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CNBC)》:〈This changes everything: What the vaccine news could mean for markets in 2021(這個變化改變了一切:疫苗對2021年市場的意義)

  • 《華爾街日報》:〈Pfizer’s Vaccine Is a Pick-Me-Up for Value Stocks(輝瑞的疫苗是一個價值型股票的救贖)

  • 路透社(Loutes)》:這支疫苗現在分配運送的最大障礙,在它需要超級低溫的運送和儲存。

  • 《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未經傳統較長時間的充分試驗就廣泛使用,接種者出現副作用的風險就更大。

 

三、本期《經濟學人》精采文章導讀

 

本期最精彩的部分,對於價值投資無比崇拜的巴菲特聖徒,一定要好好細讀《經濟學人》的論點。緒論第四篇的標題Beyond Buffett(超越巴菲特);小標:〈Does value investing still work?(價值投資仍然可行嗎?)Briefing專文的標題則是Value investing struggles(價值投資的苦苦掙扎)

  •  一個世紀以來,掌控金融世界的主要意識形態一直是價值投資,但和間接金融一樣,他們對企業持有的是一種保守的態度重視他們的資產、現金流量和過往記錄,而非未來的發展計劃或藍圖。

  • 現在的麻煩在於,價值投資導致意料之外的糟糕結果。 如果您十年前購買了價值1美元的價值型股票,今天它們的價格為2.50美元,而整個股票市場平均為3.45美元,不包括價值型股票的整個市場價格為4.65美元。 巴菲特的Berkshire Hathaway公司,更是已經跟不上市場。

  • 與此同時,全球經濟發生了兩個重要變化,而價值型投資是完全沒辦法抓住機會的。首先是無形資產的增長,無形資產現在佔美國商業投資的三分之一以上。第二個變化,是外部的影響力日益增加,而這些成本是企業必須面對卻又不想支付的一環。

  • 我認為,現在的投資世界早就已經不同以往,過去的成功越來越不能保證未來的發展。特斯拉如今的估值是Toyota兩倍之多。投資世界更看重的是企業的未來發展,而不是過往的沈澱。

  • 價值投資不是一無是處,但作為新時代的投資人,你必須具備三個新能力,以判斷它的真實價值:1.看懂產業趨勢的變化;2.有能力調研你想投資企業的發展方向;3.明白無形資產的評價,這包括瞭解團隊與研發投入。

 

42頁後的特別報導,我建議無論你是金融從業人員(尤其理財專員),或是關心這個產業發展的人,都應該花時間仔細閱讀。

  • 八篇文章,從資產管理行業的發跡,為什麼一躍而起?到這個行業現在面臨的問題以及商業模式的瑕疵,《經濟學人》都分析的恰到好處。最後它還以私有市場以及股權投資與共同基金的交叉發展做為預測,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第七篇有關上海金融市場的開放思維值得一讀,最後一篇的結論,雖然《經濟學人》自我嘲諷的認為它只是猜測,但我已經感覺八九不離十。

  • 我個人當然最喜歡第五篇以及第六篇文章,這兩篇文章可以讓你真正明白全球股權投資的最新變化,這和你在台灣看見新創孵化以及創業投資截然不同。它的變化,根源於全球資本市場的欲罷不能,以及共同基金的不長進,更重要的是投資人的與日俱進,需要更專業的基金經理人出現。另外第七篇寫大陸尤其上海的金融開放,我覺得寫得還算接地氣,想看明白中國的金融戰略是什麼的話,可以看看。

  • 無論如何,我覺得未來十年台灣年輕一代絕對是有機會,你不要錯過,但記得打開窗戶,窗外有藍天!

  • 其中第八篇-尾聲,標題:〈Doctor’s prescriptions(醫生的處方);小標:〈How will asset management look in 2030?(資產管理業在2030年的模樣?),文章提及至2030年之前,對於資產管理的四個預測。

    第一個預測是最謹慎的。 2030年,這個行業的分類將全數完成,會區分成少數的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和更多的利基型資產管理小公司。

    第二個預測是,資產管理的競爭將圍繞特定的投資人,所以會需要客製化的產品。

    第三個預測是,ESG將不會成為主動資產管理的救星。 

    第四個預測是,儘管公司治理越來越重要,但大型被動基金還是不會選擇使用投票權來影響企業的。

  • 此外,還有其他幾個重要的預測: 消費貸款Private Debt將變得越來越重要、美國將逐漸失去其在創投的領先地位、 矽谷的大型創投公司仍然有其魅力,這要歸功於他們創造億萬富翁的記錄, 但是更多後起之秀將出現在其他地方。

  • 最後,分享我最喜歡的一個段落作為結尾,這段文字位於第一篇文章的最後一段:

    『今天,企業更多的價值在創意,而不是固定資產。大型企業越來越能自己創造收益,啓動小型企業的資金需求則越來越少。其結果就是更多的錢在追逐更少的機會。投資者的回應就是,努力去降低基金管理公司成本,並轉向私人市場投入更多的資金,以期獲得比公開市場更高的回報。這種反應正在重塑整個資產管理產業。』

  • 這份特別報導,聚焦在資產管理行業的前景,並質疑它們對經濟、企業的管理、資本配置以及反對資金信任的投資人的意義。它也將驗證,中國這個正待開發的市場,到底能不能成為新的資產管理產業的增長源。

 

四、除了疫苗之外,另一個重要新聞是RCEP的簽署

 

  •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美中貿易、科技持續對抗之際,包括中國與亞洲14國在內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將在1115日簽署。這一協定因所涵蓋的人口之多,貿易及經濟總量之大,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但是,作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美國並不在其中。

  • 《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亞太國家,將打造世界最大經濟圈,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勝利。

  • 《路透社(Loutes)》則注意到,這一協定簽署之時,正值美國大選最緊張的時候,但也讓外界質疑華盛頓與亞太國家的互動關係。這很可能更強化中國在整個亞洲的地位。

  • 《日本共同社評論》:由於中國不是美國曾經主導的另一個大規模自貿協議——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一部分,中國在使RCEP得以落實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 RCEP標榜降低關稅、強化具有共同原產地規則的供應鏈,並編訂新的電子商務規則。標普全球信評公司亞太區首席經濟學者羅契表示,「雖然RCEP不夠深入,至少與TPP相比是如此,但它範圍廣,涵蓋許多經濟體和商品,這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時代十分罕見」。

  • RCEP國家大部份彼此已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唯一沒有自貿協定的是中國與日本、日本與韓國,中日、日韓這兩組國家在RECP之下,將首次互降關稅、互相開放市場,東北亞與東南亞經濟將因此整合,此發展對台灣有較大影響。

  • 有人說台灣是「信息技術產品協議」(ITA)的會員國,但半導體等相關產品原本就是零關稅,對台廠影響不大。然而RCEP不僅涉及關稅,也關涉開放服務業、金融保險投資與電子商務等產品降稅或合作,這方面台灣將苦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