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丁學文 | 丁學文的財經世界
聲音課程 42小時33分42秒 共 10 集

一週財經聚焦

一、美國聯準會在2021年的首次決策會議中,重申貨幣政策將持續按兵不動,但隨著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近來的升破1%,凸顯通貨膨脹正在增加。通膨、利率和縮減購債等議題,注定會是2021年的市場關注焦點。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Rising Inflation Will Force the Fed's Hand〉(通貨膨脹率上升,將迫使聯準會採取行動)
聯準會創造了歷史上最大的金融泡沫,但油價的上漲,將必需從根本上重新思考貨幣政策。
●倫敦金融時報:〈No, inflation isn’t back ,At least not yet.〉(不,通貨膨脹沒有回來,起碼
沒有)
●CNBC:〈This metric suggests there's an economic boom ahead — and possibly inflation〉(該指標表明,未來會有經濟繁榮—但也可能夾帶通貨膨脹)

分析解讀

2020年即將離去,疫情尚未遠離,通貨膨脹陰影卻已隱隱成型。根據統計,各國的紓困達到了20兆美元的規模,如果物價飆升,政府肯定會面臨無止境紓困的壓力;如果通貨膨脹成真,工人和消費者會從薪資和家庭帳單上首先感到壓力,退休族的年金更會首當其衝。

倫敦經濟學院現年83歲的學者Charles Goodhart在去年八月出版的《人口大逆轉》(The Great Demographic Reversal)一書,書中認為40年前的通貨膨脹噩夢即將重現,這在西方世界捲起了千層雪,更讓疫情過後的2021年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

各國政府對於經濟的復甦,是不是過度自滿了?理所當然的低通膨定調以及今天的經濟政策,會不會凸顯了政府未雨綢繆的工作根本沒有準備好?

我認為,低通膨的假設確實已被大家認為理所當然。這正是各國中央銀行敢於將利率降至零,並購買大量政府債券的真正原因。它
說明為使經濟免受疫情的摧殘,政府為什敢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支出和借貸狂潮,以及為什富裕國家的公共債務即使到了GDP的125%,是沒有引起人們的警覺。

然而,越來越多的不同聲音指出,這個世界可能會從疫情反彈中,迎來一個通貨膨脹的新時代。他們的說法目前仍然很難說服大家,但他們的論點也不盡然空洞且毫無根據。全球債務庫存已經如此之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
在不停膨脹,即使通貨膨脹不至於迫在眉梢,政府也不該忽略這個風險,唯有立即採取行動,確保自己有足夠的抵禦能力,方為上策。

我記得在1975年,《泰晤士報》的記者Adam Fergusson曾經寫過一本書,名字就叫《When Money Dies當金錢死去》,內容詳述了惡性通貨膨脹的歷史。過去幾十年的低通膨伴隨的高增長確實讓我們忘懷了通貨膨脹的可怕,但如果要說2020年的疫情給了我們什
教訓,那就是許多我們已不再擔心的問題,隨時會以突如其來的陌生方式迎面而來。我們當然可以對這些危言聳聽的通貨膨脹觀點嗤之以鼻,但僅憑現去推斷未來,確實充滿風險。

那個讓我們長時間習以為常的低位世界隨時可能消失,大變化更是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嚴肅面對生活中的理所當然一夕翻盤,很可能不是危言聳聽。

二、回顧2020年,新冠肺炎蔓延至全球,商業活動停滯,衝擊到所有產業鏈。為了振興經濟,各國政府競相採取寬
的貨幣政策,大量舉債提供紓困,造成政府、企業財務負擔沈重。若疫情獲得控制,疫苗接種成功,APEC(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有4.2%的正成長。真的這好嗎?我們又該如何展望2021年的全球金融市場?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倫敦金融時報:〈Global tech, emerging markets and pandemic uncertainties: opportunities and risks in 2021. Investment bosses at some of the world’s biggest asset managers look ahead〉(全球科技、新興市場和疫情的不確定:2021年的機遇與風險。一些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老闆們開始放眼未來。)
●CNBC:〈A new global arms race in digital finance is heating up〉(一個新的全球數位金融軍備競賽正在升溫)
超過80%的中央銀行都在探索自己的加密貨幣。美國正在與包括中國和歐盟在內的其他世界大國競爭,目的是領導數位金融和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
●華爾街日報:〈Covid-19 Complacency Poses Potential Risk to 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IMF Warns〉(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Covid-19的自滿情緒,會給全球金融穩定帶來潛在風險)
投資者對經濟復甦與政府支持的期待,促升了資產價格,並引發了人們對風險過高的擔憂。

分析解讀

即將結束的2020年,是人類歷史上極為特別的一年,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5年來,第一次出現的全球貧困人口上升、全球化逆轉、食品短缺、飢餓人口上升。

面對百年一遇的危機,各國政府進行了大量公醫療、財政、貨幣等的危機應對之策。金融市場在2020年也創造了很多歷史記錄。那
,現在應該如何看待2021年的全球金融市場?我個人預測可能有以下幾個現象發生:

1.首次公開上市(IPO)將爆發式增長,推動全球股市先漲後跌

2021年最大的金融事件,將會是大量的IPO上市。疫情引發了聯準會的大規模量化寬
政策,導致市場流動性極為充分。實際上,2020年秋天開始,美國企業的上市數量就已經開始大規模增加。這有三個比較特別的原因:

第一,民主黨入主白宮後將開始加稅。包括對於資本利得稅、個人所得稅都有大幅上升。因此許多獨角獸企業都將在2021年和時間賽跑,盡快實現掛牌,避免稅收增加、收入減少。

第二個原因是政府支持。美股上市公司流通股數量由於各個上市公司的不斷大規模回購、併購,導致在過去十年流通股數量每年下降2%-5%。美國IPO的總數,在過去二十年下降了兩千多家。比較明顯的就是微軟(MSFT.US)、谷歌(GOOG.US)、蘋果(AAPL.US)、臉書(FB.US)等,每年回購幾千億美元的股票,併購數十家企業。

第三個原因,是大量獨角獸企業的期權將會很快到期,所以很多企業創辦人或是員工,都急著趕快IPO。但是,伴隨著這些獨角獸企業高估值上市,以及股份解除鎖定期後的大量股東套現,我推測,美股在2021年下半年進入疲軟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加上加稅的財政政策,2021年下半年美股大跌,全球進入熊市的機率也相對較高。

2.全球破產違約潮,導致債券投資人損失慘重

疫情爆發後,全球都推出了緊急救助措施,這導致了全球各國的槓桿率大幅增長。2020年可能是發達國家過去100年債務上升最快的一年,高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借款速度。

但是,不管是大量僵屍企業的借款,
是很多國家的主權債務,2021年可能都面臨嚴重的違約風險。可以預計會有大量中小企業,在嚴重的負現金流情下,選擇破產停業。很多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務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可以預期的是,如果大量違約發生,固定收益類產品投資人的損失將會極為嚴重。包括投資企業債券、銀行貸款組合、高收益債券、新興市場國家主權債券…..等商品的投資人都要特別小心,因為可能面臨一些本金大幅減少、債務重組、延期支付等問題。

3.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並存

我認為2021年可能會出現的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物價變化,也就是消費品通貨膨脹率有限,甚至通貨緊縮,但是工農業原料價格出現通貨膨脹的跡象。加上全球的流動性釋放,2021年中期可能會有週期性惡性通貨膨脹的可能性。

4.金融科技企業全面壓制傳統金融機構

2020年雖然美股整體是牛市,納斯達克指數上漲速度創歷史新高,但是傳統金融機構將面臨數位化跟不上的尷尬壓力。大多數金融科技企業
在業務剛剛開始的初期,2020年的疫情爆發,對於金融科技的發展,起了推波助瀾的功效。

例如以前很多美國人習慣用支票、去銀行櫃台排隊辦理業務、直接去保險公司的購買保單。疫情導致很多人被迫把金融業務轉移到網路或APP上進行,實現移動支付等等。

我相信,2021年會有大量實質的金融、保險、投資、資產管理等業務,由傳統金融機構轉向金融科技企業。

5.各國競相推出數位貨幣

儘管從比特幣到乙太坊等數千種數位貨幣,在市場上已經很多,但數位貨幣目前
沒有被各國央行和金融監管部門完全認可。不過我認為,2021年將會是數位貨幣首度被各國政府正式認可和接納的年份,各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加密貨幣支付方式,都有可能在2021年正式推出。

但是裡面的很多概念和運行機構,仍然需要時間來驗證。對於數位貨幣的安全性,也需要繼續投入資源和開發。包括托管機構、交易所、清算機構,各種投資數位貨幣的產品,都會在2021年有非常大的突破。

6.美元匯率可能小幅貶值

目前全球機構投資人對於美元匯率的貶值都有共識,但這個世界的通則是,一旦形成共識,就很難真正發生,這叫「利多出盡」,特別是對於擁有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的美元來看。

經過2020年的全球經濟衰退,各國都面臨千瘡百孔的經濟復甦需求。如果美元匯率出現大幅度貶值,歐元區、日本、全球新興國家經濟體,也會遇到匯率造成的雙重打擊。目前的各個中央銀行之間有頻繁的協商機制,2021年拜登的政策基調是全球合作,在這個前提下,其實很難看到美元出現大幅度貶值。

7.全球大型科技上市公司會被拆分,也就是反壟斷實現的可能性非常大

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就是科技公司的壟斷。雖然最近幾個月美國的五大科技公司股價有回調,但是谷歌、臉書、蘋果、微軟、亞馬遜(AMZN.US),這些公司的市場地位
是不斷上升。

觀察美國的歷史,可以發現有一點:美國社會不喜歡壟斷企業。美國歷史上已經成功拆分了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等等。壟斷對於經濟的創新和發展,確實有負面影響。美國大選期間,很多科技公司的社交平台成為主要的媒體工具,也觸發民眾的強烈反感。

值得一提的是,反壟斷問題不只局限於美國,在其他國家,包括中國,都可能在2021年進行反壟斷行為,促進市場的公平競爭。

8.中美金融和經貿關係可能趨於緩和

拜登入主白宮後,為國際合作開起序章;也有中國金融市場加快開放的趨勢,2020年下半年以來,華爾街很多龍頭資產管理公司和投資銀行,開始進入中國。

目前的中國金融市場體量巨大,完全可以嘗試更大對外資金融機構的開放力度。包括 Vanguard資產管理公司把亞太區總部從香港搬到上海,計劃深耕中國市場,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事件。中國的資本市場改革,將是2021年的精彩篇章。

總而言之,我對於2021年的整體投資機會相對樂觀,特別是對於新科技、醫療、e-mobility等領域充滿信心。但疫情對於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仍然不容低估,2021年應該是一個各國合作,實現經濟逐步轉型和復甦的年份,就像黑石集團創辦人Schwartzman說的,每一次經濟危機或者衰退,都是尋找最佳投資機會的時候。經過2020年的疫情衝擊,2021年經濟重
並實現創新發展,將會給投資人帶來前所未有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