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丁學文 | 丁學文的財經世界
聲音課程 42小時33分42秒 共 10 集

本周主題:「ESG」突然成為了全球的顯學,我們該如何觀察?/ 2022年股票市場投資走向


一週財經聚焦

一、2022年第一天,全球最大的燃煤出口國印尼就突然宣佈了暫停外銷;接著隔天,歐盟歐盟的「永續金融分類法」(sustainable finance taxonomy)打算把核能和天然氣列為「綠色」投資標的。「ESG」突然成為了全球的顯學,我們2022年怎麼觀察?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The Wall Street
  Journal華爾街日報:〈The ESG Regulation Picture for 2022: Five Key Questions for Business〉(2022年ESG監管圖景:企業面臨的五個關鍵問題)
●Economist經濟學人:〈The EU’s green rules will do too little to tackle climate change〉(歐盟的綠色規則對應對氣候變化的作用太小)
●Financial Times倫敦金融時報:〈A green ray of hope in surging tech investment〉(一個科技投資激增帶來的綠色希望)

分析解讀 

邁入2022年,資金仍然氾濫,但COP26 結束後的氣候變化議題仍在延燒,投資人對綠色轉型的投資熱情繼續增長。

我們可以看見資本前僕後湧的進入電動汽車產業。光2021年的特斯拉,股價就上漲了50%; 更別說中國的電池巨頭CATL寧德股價也上漲了68%。

根據PwC資誠最近的氣候科技報告,它顯示了自2013年以來,全球從創業投資、私募股權基金到政府基金、慈善團體,高達6,000名的投資人已經支持了3,000多家的氣候科技新創企業。全球投資人總共投資了大約 2,220 億美元給這些新創企業。而在2021年,整個資金又增加了 210%。

可是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一些巨大的問題。如果全球要到 2050 年才能實現淨零碳排放,那投資總額還需要再增加一倍以上。現在的全球基金管理產業充斥著各種「漂綠」的現象,可持續性評級的計劃確實正在激增中,但極度的不一致,許多的基金在所謂的綠色資格認證方面,還是有誤導投資人的行為。

但幸運的是,2021年我們至少在一個領域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對氣候科技的大規模投資。

2022年,企業和投資者將迎來一系列關係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決策關鍵,這些抉擇將影響到他們未來在世界各地的ESG運作方式。

在即將到來的規則變化中,我認為需要關注的五個關鍵問題如下:

第一,SEC將如何處理如此密集的監管議程?
預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簡稱SEC)將在今年年初發布各種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提案,包括氣候披露規則。在這方面,據可持續投資行業組織US SIF的說法,重要的決策包括:是否要求企業必須報告範圍三(Scope 3)溫室氣體排放、針對小企業的要求是否應相對寬鬆,以及這些規則將如何由SEC成立的一個新執法工作組來督導實施。
SEC的議程還包括修改基金營銷規則。SEC主席Gary Gensler在10月份表示,SEC應考慮讓基金經理提供證據,以證明其基金具有「綠色環保」或「可持續」的性質。
勞動力多樣性則是另一個重點,圍繞人力資本管理和董事會多樣性的建議,都被列入了SEC議程。
美國的中期選舉可能造成共和黨控制國會,導致拜登政府的監管議程在國會遭受阻力,所以時間上更加緊迫。「他們為什麼想趕在今年完成這麼多工作,我想這是原因之一,」McGannon說。

第二,中國是否會加強碳權排放交易系統?
從今年就可以看出,中國新建立的碳權交易市場能否幫助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減少排放量。金融機構Refinitiv的首席碳分析師秦炎表示,目前這套交易系統只涉及發電企業,涵蓋範圍還不夠廣;接下來,其他高排放行業也可能被納入其中。中國國務院也將公佈自己的監管規定,將帶來更大的執法權力。
中國排放交易系統的發展將產生全球性影響。秦炎指出,如果這套系統的設計明顯加強,且配額價格在未來幾年上升,碳排放成本將逐漸擴散至其他產業,從而推高中國製造品的生產成本。她補充說,中國可能會影響其他經濟體建立碳排放交易系統的方式。

第三,歐盟能源規則爭議將如何發展?
歐盟已提議按照其「綠色分類法」(green taxonomy)投資規則,把天然氣和核能畫入環境可持續能源。但部分歐盟成員國對此持不同意見,暴露出歐盟內部在環境和能源政策方面的分歧。
「綠色分類法」的最終面貌將產生深遠影響,不僅將決定投資管理人可以把哪些資產列入綠色主題基金,還將進一步影響歐盟其他國家的政策走向,例如企業該怎發行綠色債券?需要符合什麼標準?以及可持續性產品的生態標籤(Ecolabel)認證問題。

第四,ISSB如何運作?
在去年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有許多可持續發展標準制定機構宣佈將攜手合作。人們普遍認為,這是將一系列不同的框架化繁為簡的一步。
按照這個新機制,新的國際可持續發展標準委員會(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 簡稱ISSB),將合併氣候披露標準委員會(Climate Disclosure Standards Board)和價值報告基金會(Value Reporting Foundation)。
關於ISSB,一個重要問題在於:吸收了這麼多組織之後如何統一指揮?特別是在評估企業的可持續性風險,這方面該怎麼劃分標準?這種方式如何與其他框架相契合,現在還不知道。

第五,聯合國會把生物多樣性列為新的氣候變化問題嗎?
去年,各國領導人在格拉斯哥召開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會議(COP26)時,而另一場聯合國峰會--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也同時舉行。會議的目標是制定一項全球計劃,減緩並扭轉對自然界的破壞。
這場聯合國會議可能透過建立一個單一的框架,加速達成目標。

展望2022年,世界上的綠色創新機制往往喜歡高調宣揚自己的成功,擁有氣候維持技術的企業,股價已開始飆升。其中最值得觀察的當然就是特斯拉,它的市值已經高達3850億美元,超過了排名其後的全球三大汽車製造商的市值總和。今年,中國的比亞迪市值也增長了兩倍之多。近期,清潔能源公司NextEra正式超越了ExxonMobile,成為美國市值最大的能源公司。在過去的四年,創業投資(VC)公司的交易增加了一倍以上。

如今,全球各地投入的相關資金仍然不足以支持創新。研發支出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創業投資、政府和各大能源公司。

未來,ESG將如何影響金融市場?

認真觀察就會發現,以過去5年來說,全球企業的資本支出平均約4.8%,股市給予的報酬約12%。而科技股的資本支出約14%,股市給予的報酬約28%。

因此我認為:「No Capex,No Reward」,沒資本支出,就沒有之後報酬」

未來2年,預期全球資本支出都將追逐綠色轉型,目前觀察,在資本支出上四大產業將異軍突起,分別是:
能源轉型 : 資本支出約6.8%
半導體 : 資本支出約9.7%
電動車 : 資本支出約8.6%
元宇宙: 資本支出約11.8%

以上四大產業,是未來搭配ESG值得觀察的金融市場資金走向。

二、蘋果市值在1月3日盤中突破了3兆美元,巴菲特對其出乎意料的押注,可能將成為他最成功的投資之一,目前他的賬面收益超過1200億美元。我們怎麼從巴菲特身上看2022年的股票市場投資?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Reuters路透社:〈Apple becomes first company to hit $3 trillion market value, then slips〉(蘋果成為第一家市值達到3兆美元的公司)
●Markets Insider商業內幕:〈Warren Buffett's go-to market gauge hits 211%, signaling stocks are hugely overvalued and a crash may be coming〉(巴菲特的市場指標達到211%,顯示現在全球股票被嚴重高估,隨時可能崩盤)
●Bloomberg彭博新聞社:〈Byron Wien Sees Stocks Stalling in 2022 as Rates Rise〉(黑石集團(Blackstone)CEO拜倫·維恩認為,隨著利率上升,股票在2022年可能停滯不前)

分析解讀 

短短不過五年時間,但「股神」巴菲特可是賺了大錢。巴菲特從2016年開始購買蘋果的股票,到2018年年中,他已累計持有蘋果5%的股份,花費了360億美元,而隨著2022年初蘋果這一波強勁的漲勢,其持有的蘋果股份現在價值1620億美元。

隨著美國聯準會(Fed)態度轉向鷹派,可能將提前升息,引發了金融市場的不安,其中科技股更成為了重災區。很多人開始擔心,也密切觀望今年的金融市場及股票走勢,而巴菲特曾經宣稱的最相信的市場指標,近期飆升至211%新高,意味著投資人正在「玩火」,也示警美股一場崩盤殺戮即將到來。

據BusinessInsider報導,所謂「巴菲特指標」是指美股總市值除以美國最新一季GDP,通常被投資人用來衡量美股是否過熱。

最能代表美股總市值的威爾夏5000(Wilshire 5000)指數,週二盤中觸及48.99兆美元的新高,而美國去年第3季GDP為23.2兆美元,兩者相除達到211%,遠高於2020年第2季創下185%,當時美國疫情全面大爆發,GDP狂掉了16%。

巴菲特在之前《財星》雜誌一篇文章中強調,該指標「可能是任何時刻衡量估值水準的最佳單一指標」,他警告,當指標接近200%時,意味著投資人正在「玩火」,這是相當危險的。

不過,巴菲特指標也並非完全精確。例如它將上一季GDP與當前股市價值進行比較,而GDP不包括海外收入,但美國企業市值反映其在國內外業務的價值。

此外,自2020年初以來,新冠疫情抑制經濟活動,也壓低了GDP,同時促使美國政府和聯準會採取前所未有的刺激經濟措施,支援受影響企業和個人,在這個過程中當然也推高了資產價格。因此,巴菲特指數的數據可能誇大失真,未來不排除隨著經濟復甦和企業回復生機而下滑。

不過,巴菲特指標並非唯一預告股市過熱的指標。電影《大空頭》原型人物Michael Burry最近曾警告,美股「在刀尖上舞動」,所有崩盤即將到來。無獨有偶,傳奇投資者、GMO創辦人Jeremy Grantham也提醒,史詩般的泡沫敲響股市警鐘,預估泡沫將以驚人的速度破裂。

此外,私募基金巨人黑石集團(Blackstone)副董事長,88歲的韋恩Bryon Wien,於1月3日發布了2022年「十大驚奇」預測,包括美股未來一年大致持平,期間回檔修正幅度不致超過20%,而金價將揚眉吐氣漲上歷史新高,美國原油價格可能飆上每桶100美元。

財經網站MarketWatch報導,韋恩曾擔任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投資策略師,他在2009年加入黑石集團。過去37年來,他年年發表「十大驚奇」預測,近年來是與黑石私人財富部門首席投資策略師季多Joe Zidle共同執筆。按他們的定義,所謂「驚奇」指某事件發生機率高於50%,但一般投資人認為發生機率只有三分之一。

韋恩和季多預言的2022年「十大驚奇」分別如下:

一、企業盈餘強,但碰到利率節節升高,導致美股標普500指數在2022年繞了一圈回到原點,形成持平局面。市場波動率居高不下,回檔修正幅度接近、但不會超過20%。

二、部分大宗商品回跌,但工資和租金持續飆漲,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幅可達4.5%。運輸和能源價格回落,令主張通膨「暫時」論者大受鼓舞,但通膨揮之不去是主題。

三、債市開始回應通膨走高和聯準會(Fed)加速縮減購債,10年期美債殖利率升抵2.75%。Fed完成縮減購債,預期2022年將四度升息。

四、儘管年初有Omicron威脅,但到2022年底,群聚和集會活動可望恢復到疫前水準。新冠肺炎對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仍是揮之不去的問題,但在美國將大致重返正常軌道。

五、中國大陸決策官員為穩住房市,將打擊投機性投資。因此,大陸家庭握有更多資金,需要找投資去處,這會促成資產管理業欣欣向榮,為西方公司帶來機會。

六、預估金價大漲20%,漲上歷史新高。美國經濟雖強勁成長,投資人在市場波動加劇時轉進黃金,以規避通膨風險。

七、主要產油國產量增加速度跟不上需求,西德州原油價格將漲上每桶100美元價位。

八、核能作為替代的發電能源,突然走紅。在安全措施充足降低疑慮下,核能發電可行性廣獲認可。

九、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 原則從企業政策聲明,延伸至政府政策。政府機構開始訂定新規定和標準,要求美國上市公司發布落實ESG的進度。Fed也將對金融機構進行壓力測試,以評鑑他們對氣候變遷情境萬一發生時的抗壓性和應變能力。

十、美國積極發展電動車,但找不到足夠的鋰電池,對綠能計畫是一大挫敗。而中國大陸控制鋰市場,因此預料中國未來的電動車產業將一發不可收拾。

《經濟學人》總評     

這期的經濟學人封面設計非常直白,在粉紅的封底前,我們看見的是跨坐在有著俄羅斯國徽大椅子上的普丁,最顯眼的就是平放在他雙腿上的長槍。上面寫著「Mr. Putin will see you now」(普丁現在即將和你見面)。

文章重點在於,即使 10萬名俄羅斯軍隊正部署在烏克蘭邊境,經濟學人仍然嘗試展望下周俄羅斯、美國和北約之間即將展開的會談。而那些想將自己視為西方的一部分,或把美國當作歐洲安全支柱的想法,現在都處於危險之中。隨著危機隨時可能爆發,誤判的風險也正在增長。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已經明確表示他對會談的要求:他希望北約宣誓放棄進一步的擴張,不僅僅是兩個前蘇聯國家烏克蘭和喬治亞,他也希望美國不要再用核武器或中短程導彈保護其盟友。

實際上,俄羅斯希望對北約領土東部的部隊部署和演習,以及與所有前蘇聯國家的軍事合作擁有否決權。經濟學人認為,這太奢侈了。可能真的是為了被拒絕而起草的最後通牒,為再次入侵烏克蘭創造了藉口。

這其中的許多要求不但讓人無法接受,對歐洲的安全也是充滿威脅,如果普丁真的一心要開戰,沒有什麼能阻止他。然而,強有力的外交仍然可以讓他停下來,並幫助阻止俄羅斯與西方之間長期衰退的關係。即使談判失敗,北約也可能變得更強大、更團結、更清楚它面臨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