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丁學文 | 丁學文的財經世界
聲音課程 42小時33分42秒 共 10 集

2022.03.08
一週財經聚焦:
一,
三月3日,美國前國務卿Pompeo訪台,對台灣政府而言是件大事。豈料,Pompeo的專車前往總統府途中遇交通燈故障,之後在總統府的直播也臨時喊停。對比之下,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去年四大公投後就預言,台灣2022年一定缺電,沒想到一語成讖。不止台灣,全球能源政策的問題已被攤在陽光下,這絕對是今年難以回避的大問題。

二,
三月4日,ASML台灣暨東南亞區人資部門運用精準數據分析推估今年半導體人才缺口約1.8萬人。同一天,蔡英文總統到高雄中山大學出席「國際金融研究學院」揭牌典禮,並表示台灣將培養更多國際資產管理人才,並擴大財富管理的業務規模,吸引更多國際機構和資金到台灣。


1,
CNBC
Oil rises to the highest since 2008, before paring gains
油價升至2008年以來的最高點,之後漲幅有所減少

2,
Reuters
Taiwan blames negligence for mass power outage
台灣將大規模停電歸咎於疏忽

3,
WSJ
Trillions in Assets May Be Left Stranded as Companies Address Climate Change
隨著企業應對氣候變化,數以萬億計的資產可能會擱淺

全球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俄羅斯,對處於能源出口網絡核心位置的烏克蘭甫一開戰,國際油價立即衝到每桶105美元,幾番震盪後又向110美元叩關。從更深層來看,這場戰爭其實是在催化油價「超級周期」由威脅轉為事實,並且加速運行。

(Bloomberg Commodity Index)的23類能源、原材料和農作物期貨價格比一年期遠期合約高出約6%,這比至少15年來任何一個月末的現貨溢價率都要高。

高盛(Goldman Sachs)大宗商品研究主管Jeffrey Currie甚至發出警告「超级飙升」(Super Spike)時期已來臨。

這場俄烏戰爭雖刺激油價衝高,但更警醒世人了解到要減弱地緣政治的干擾,釜底抽薪之計就是擴大替代能源投資,加速脫離對油、氣的依賴。

因此這波油價「Super Spike」很可能只是夕陽無限好,不久後便將隨著綠色經濟加速來臨而跟全世界就此告別。

拉回台灣,我們最不願看到的全台大停電事件又發生了,這次停電規模不遜於2017年8月15日全台大停電;很難想像人均GDP已突破3萬美元的台灣,停電事件仍層出不窮。

事實上,蔡政府上任以來,電力供應一直吃緊;除了這兩次全台停電外,地區性跳電、停電事件時有所聞,政府慣性的理由是發電廠問題,也會出面道歉,並承諾會落實改善。此次也不例外,主要是因為興達電廠開關場,導致南部電力系統電網故障衍生事故。

但諷刺的是蔡總統日前接見八大工商團體負責人,才承諾政府會維持供電穩定,言猶在耳就發生大停電,確實是很尷尬。

層出不窮的事件,突顯台灣電力結構系統的脆弱:

1,
特別是由於台灣供應電力吃緊,時常在滿載邊緣,為了要確保供電,近年來電力系統固定維修的時間也被壓縮,當然會導致故障機率增加。

例如,以目前仍占台灣供電83%的火力發電為例,各機組所配置之散熱管路,在天氣愈熱時愈容易破管故障,尤其是夏季供電高峰,更因無法確實檢查更換,導致這幾年破管機率增加。

2,
除此之外,美中貿易戰不但使得不少台商回流,台灣也成為大陸外商投資的選項;再加上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強勢發展,更吸引不少供應鏈關鍵外國企業來台投資,台灣吸引外資金額也維持在高檔,因此帶動用電量成長。以去年為例,我國用電年增率遠遠高於政府預期,達到4.6%並創下11年來的新高,而且未來仍會持續增加。

3,
儘管政府正持續積極招商,但有關缺乏足夠電力、水源、土地、勞動力和人才的「五缺」問題,一直沒有獲得完善的解決,也不斷被工業總會及外國商會白皮書中所提及。

特別是目前各國積極發展的重點產業,例如半導體及資料處理中心,不乏是高耗能產業,五缺瓶頸會成為台灣吸引外人投資的一大罩門。

而以本次南部大停電範圍來看,實已波及到當地各大工業區,其中又以電子相關產業影響最重。此事件也再次突顯出,長期以來南部電力不穩的事實,必然會成為廠商既有投資與地方後續招商的重大隱憂。

歷次大停電已證實,倉促上路的能源政策,並無法解決電力問題。以蔡政府上台即積極推動的離岸風電政策,在價格、股權移轉、國產化等,問題即層出不窮,而且目前進度也落後。

另外太陽光電則是因為土地取得與保護政策,也嚴重影響布建進度。

經貿首長也坦承若配套措施不到位,台灣2025非核家園「以綠能取代核電,以天然氣取代燃煤發電」的能源政策將無法落實。

認真來說,企業所關心的並非何種電力來源,更不是在及格邊緣打轉的供電系統,而是能有一穩定及充足的電力供應,民眾更無法接受政府的「台灣會斷電、跳電、限電,但不缺電」的說辭。

政府為了支持特定政治主張的訴求,卻危及到最根本的基礎建設,亦無法解決以電力為首的五缺盲點,勢必侵蝕掉台灣在各方面所具有的競爭優勢,非常不利於總體產業與國家的長期發展。

今年1月國際能源總署(IEA)指出,全世界的總和用電量持續上升,在未來三年如果各國不能積極同心協力做好電力的改革(如智能電表的裝置等),有很高的機率全球將發生電力短缺的威脅,進而影響疫後世界的經濟復甦力道。

世界經濟論壇(WEF)於去年1月發布的「全球風險報告2021」中揭露,若依衝擊最大風險排序,則前五名分別為傳染性疾病、氣候政策失敗、大規模武器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以及天然資源危機。由此可見,不管依前述哪一種方式排序,全球風險前五大至少都有三項和氣候風險相關。

報告中提出發展迅速、且規模超出人類預估的氣候變遷現象,已經造成不可逆的後果,也將使環境變化及災害循環遠遠超出生態系可以負荷的上限。

更令人憂心的是,去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各國所作出的承諾,尚不足以達到「巴黎氣候協定」防止全球升溫攝氏1.5度的目標;如果不採取更雷厲風行的減碳行動,則全球對氣候變遷的減緩及調適能力將大幅削減,想達到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將遙不可及。

「綠天鵝」一詞乃2020年國際清算銀行(BIS)發布之「綠天鵝:處於氣候變遷時代的中央銀行與金融穩定」報告首創,意指因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事實上,除了WEF連續揭露的氣候風險外,2022年的綠天鵝也包括能源危機所帶來的風險。

換言之,從舊經濟轉型到新經濟所牽動的舊能源至新能源,將引發一場不可避免的綠色通货膨胀:

1,
例如綠能產業中的太陽能、風力發電以及電動車的設備投資,都需要使用大量的銅、鋁、鋼鐵等,進而使得金屬價格大幅攀升。此外,生質能源的發展必須大量使用黃豆、玉米等農產品,亦將導致價格大幅攀升。

2,
另一方面,歐盟等各國對於ESG及碳排要求提高,將促使各國單位生產碳排放量較高的企業,必須採取必要的因應措施;例如:購買綠色憑證、碳權、增設綠能設施等方式,這些作為也將增加生產成本,進而使終端售價提高。

總而言之,由世界經濟論壇連續兩年的「全球風險報告」,可以清晰看出氣候風險將是除傳染病外,人類現在及未來必須面對最嚴厲的風險;而為了因應氣候風險這隻綠天鵝,全球必須付出昂貴的代價:GDP減損及綠色通膨。人類必須及早醒悟、並儘快執行對策,才可以極小化所必須付出的代價,而台灣也不例外,政府必須加緊減碳路徑圖之規劃與落實。


1,
NIKKEI ASIA
Construction of TSMC's U.S. chip plant delayed by labor crunch, COVID
台積電美國晶片廠因勞動力短缺而推遲建設

2,
CNBC
February jobs report expected to show strong labor market continuing with solid wage gains
2月就業報告預計將顯示強勁的勞動力市場和穩定的工資增長

3,
Bloomberg
Labor Market Nears Pre-Covid Levels, But Recovery Is Uneven
勞動力市場接近新冠肺炎爆發前的水平,但復甦並不平衡

台灣 2021 年出生人數創歷史新低,人口負成長持續擴大,內政部公布今年 1 月戶口統計資料,截至 1 月底,總人口數較去年同期減少了20 萬人。台灣人口連續 2 年「生不如死」。根據美國 CIA 公布的 2021 年全球生育率預測報告顯示,227 個國家或地區中,亞洲敬陪末座,分別為香港、澳門、新加坡、南韓,台灣是最後一名,每位婦女平均終生只生育 1.07 個孩子。

但同時間,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不論是設計、製造、封裝到測試,都具有國際競爭優勢,且人力需求大,薪資優渥,不論是對國家經濟發展及穩定人民就業,都可說是「護國產業」。但全球半導體人才奇缺,台灣半導體業的人力需求更為急迫,尤其相關領域的大學以上畢業生日益減少,每年相關領域的畢業生人數,光是台積電一家都不夠用。

半導體業可說是正進入新一輪的搶人大戰,根據日前104人力銀行發布的調查,2021年第4季半導體人才缺口創下七年以來最高紀錄;想進入半導體業的求職者,平均每人可獲得3.7份的工作機會,更是三年來的新高。

為何半導體業的人才荒會如此嚴重?

  • 首先是供給面短少。少子化已成為國安問題,根據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17至2020年間,大學STEM理工系畢業生從10.1萬人減少至9.2萬人,人口下滑使人才斷層的趨勢在短期難以逆轉。

  • 其二是龐大的擴廠效應,使得人才需求急遽增加,尤其台積電在台灣北、中、南設廠,大晶片公司以高薪搶人,其他廠商根本競爭不過。

  • 其三是從上游的IC設計到晶圓製造,半導體的專業性非常強,有相當門檻,並非人人可以嘗試,這些年大學理工科系畢業生占比卻不斷下滑。


其實,政府也深知半導體人才荒的困境,所以蔡英文總統去年12月連續主持陽明交大、台大、清大「半導體學院」的揭牌典禮,連同10月剪綵的成大,共有四所大學的半導體學院開幕,中山、中興、政大、台科大等大學也提出申請。

但是半導體學院開出來的名額大部分還是碩士學生,只是把中段學校或其他領域的學生吸引過去,也就是人才版圖的挖東牆補西牆,排擠其他產業的人才需求,對於增加整個科技產業優質從業人力,效益不大。

如果半導體學院能以接近市場薪資請來專業人才擔任教職,吸引國際優秀的學生前來就讀博士班,未來才有機會培養出優質並具有研發能力的人才,幫忙解決半導體人才不足的問題。

半導體業的人才不足,還跨出理工專業,台積電日前在社群網路服務網站LinkedIn徵才,開出的職缺是政治學類相關博士的商業智能分析師,主要是從事美中台關係與政治經濟學的研究。這類型的人才要懂半導體產業,還要精通政治學、經濟學,預估年薪至少有四、五百萬元,引發社會科學界的大騷動。

台積電表示,主因是公司需要對地緣政治和經濟變化的轉變、以及對IC產業供應鏈影響有精闢了解的人才。據學界表示,除半導體技術最相關的電資理工領域外,未來半導體人才生態鏈包括極廣,不僅是地緣政治,商管、人資、綠能、環保等都是所需人才領域,這樣的外溢效果值得肯定。

面對半導體業人才荒,政府應該升級至國安層級來慎重對應。

台灣缺資源、缺人才,別的國家也經歷過相同的困難,最後還是走出自己的路,歐洲的荷蘭選擇走向國際,並在各國雇用在地人才,開拓市場,就是台灣可以借鏡的對象。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各領域都創造了新常態,像是塞港危機加劇了供應鏈的混亂,晶片的大缺貨讓汽車到家電產業都嘗到了有訂單卻出不了貨的痛楚。

在美國,即便疫情已逐漸緩和,但不少產業反映找不到員工,待業者寧可繼續在家躺平領補助也不願上工。在台灣,疫情造就的疫後經濟新常態,在人力供應上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政府必須加快應對的腳步。

台灣去年全年失業率3.95%,為近七年新高,也是蔡政府上任以來的最高水準。

去年失業率攀高主要受疫情影響,特別是本土疫情嚴重的5到7月,在去年6月時就業人口降至1,130萬的全年低點,顯示疫情對就業的衝擊。

另一方面,去年我國總體經濟數據亦是近年最佳,不論出口與外銷訂單數字均表現亮眼,不少企業加薪擴大徵才,讓就業市場冷熱情況更加兩極。

一邊是失業率攀高,另一邊卻出現了人力供應缺口,凸顯我國就業市場正進入一個患寡也患不均的局面。

在患寡上,以台積電為例,到2030年前台積電每年需要約250名與半導體領域相關的博士畢業生,但國內頂尖大學的相關領域博士生每年最多也才300名,僅台積電一家公司可能就徵不到足夠的人才,更何況還有其他廣大的資通訊產業也需要相關的人力。

在台積電等強勢產業缺工潮的影響下,磁吸效應加劇其他產業人才供給的問題。

年後國內航太維修相關行業出現少見的離職潮,轉向了科技業發展。就業者轉向薪資更高的職位是市場供需所致,但航太業若一時之間補不上人力,不但影響航空業的競爭力,也可能影響飛安。這些現象均是疫情對全球產業產生的影響,其激起的漣漪與蝴蝶效應,正在我國就業市場發酵。

從中長期來看,台灣產業發展與人才培育的脫鉤問題,值得政府投入更多關注。

過去十年產業界不斷呼籲政府必須重視產學落差的情況,從技職體系到頂大的高階研究人才培育,都出現了不小的斷層。

另一方面,我對外開放白、藍領人才移民政策仍待進一步優化與擴大彈性。對內深化產學合作,對外擴大吸納台灣需要的產業人才,內、外同步前進,我國產業才能度過患寡又患不均的人力供應挑戰。

《經濟學人》推薦
這期的經濟學人封面設計用圖說話,封面上除了一個經濟學人的Logo,完全沒有任何的文字補充說明。但你可以一目瞭然這就是一本圍繞烏克蘭危機的雜誌內容,經濟學人刻意以烏克蘭國旗的藍黃雙色間滲出的鮮血表達出它對這個戰事可能帶來的後續影響充滿擔憂。

假使第一週的勇敢就足以讓戰鬥結束那就好了。但這個俄羅斯總統絕不會這麼輕易就被迫退出。從一開始,普丁就明確表示,這是一場會不停升級的戰爭——這是一個隱晦卻充滿災難性暗示現實的醫學用詞。在最殘酷的情況下,所謂的行動升級,就是意味著普丁曾經對全世界的一些威脅性談話,其中包括宣示不論它們做什麼,他只會變得更加暴力,甚至採用更具破壞性的行為,包括訴諸核武器的使用。因此,他持續警告著全世界,當他開始採取更強硬的手段時,這個世界將會被嚇得腿軟。

經濟學人嚴正警告不能允許這種情況發生。這不單單是因為放棄烏克蘭是錯誤的,還因為普丁並不會就此止步。升級只是一種迷幻的說法。如果普丁得逞,他的下一個目標將是喬治亞、摩爾多瓦或波羅的海國家。經濟學人認為沒有辦法完全制止他,他就不會停止動作。

隨著普丁軍事行動的升級,經濟學人認為全世界必須統一戰線讓普丁這個不必要的戰爭變成一場他和俄羅斯都無法贏得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