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矽谷銀行倒閉!為什麼你該關注私募基金?
繼上週全球最大的另類資管公司黑石集團,有價值5.62億美元的商業不動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CMBS)發生違約,引發市場疑慮後,緊接著3月10日,美股爆了一個意料之外的大雷。在新創圈名聞遐邇的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突遭流動性危機,股價暴跌超過60%,創1998年以來最大跌幅,市值一日蒸發94億美元。
這同時觸發了美國銀行股的普遍拋售,四大銀行市值蒸發 524 億美元。費城銀行指數暴跌7.7% ,創2020年6月份以來最差單日表現。
終於,輪到了金融產業,上個月,中國的華興集團包凡的失蹤本就引起人們關注,在一年一度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之際,中國又宣佈多年來最為重大的金融監管系統改革計劃。
中國將成立一個新的金融監管監督機構,用以監管大多數金融部門。很多觀察者認為,這一改革是為了更嚴密地監管金融服務業。
美國的金融產業暴雷和中國金融的監管收緊,只是巧合?還是全球經濟逆風終究吹到了看似穩固的金融領域?
二,日本央行總裁換人!終結「超寬鬆政策」會造成什麼影響?
3月10日,日本銀行(央行)10日在黑田東彥最後一次主持的決策會議上,決議維持寬鬆政策不變,象徵黑田東彥的「始終如一」。
同日稍早,參議院通過由植田和男接任日銀總裁,象徵日銀即將揮別「黑田時代」,進入「植田時代」,為超寬鬆政策退場鋪路。
作為日本的鄰居,又是在全球產業競爭中的重要對手之一,台灣應該怎麼面對日本接下來可能發生的變化?
三,《經濟學人》推薦:成為難以吞下的「豪豬」!台灣如何避免淪為中美角力犧牲品?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雜誌又把焦點拉回了台灣。在封面設計上,編輯群直接在黑色的封底前放上了一幀有著九艘軍艦航行的照片,右上角寫的「THE STRUGGLE(這個掙扎)」對應著左下角的「FOR TAIWAN(對台灣來說)」。另外右下角還寫著「A SPECIAL REPORT ON THE NEW COLD WAR’S FLASHPOINT(一個關於新冷戰爆發點的特別報導)」。
《經濟學人》這次用了大手筆,由人在台灣,負責兩岸報導的資深記者蘇奕安帶領編輯群,用了緒論第一篇第7頁、第13頁的Briefing專文、中國板塊第一篇第21頁以及第38頁後特別報導的八篇文章,總共十一篇文章來指出,隨著中美戰略的改變,台灣的軍事改革已經刻不容緩,現在需要的是一個新的國家安全策略來加強所謂的「不對稱戰力」,只有讓台灣成為難以吞下的「豪豬」,才能提升北京犯台的困難度。特別報導也以〈福爾摩沙前線〉(Frontline Formosa)作為標題,從歷史、經濟、半導體、備戰、防衛、政治、外交等各個方面切入,聚焦台灣現在面臨的戰爭威脅。
認真說起來,整個特別報導的重點放在了台灣本身。內容認為「台灣的命運最終取決台灣人民是否做好備戰」,但《經濟學人》也觀察到「台灣人民面對中國是戰是和,仍未下定決心」,因此呼籲「台灣人必須團結對抗中國的分化,必須決定自己是誰、相信什麼、是否會挺身戰鬥、以及可能付出的代價」。不過當《經濟學人》把視野拉回美中競爭,似乎又回到了兩年前對於當時的封面故事:「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一樣的基調,只能呼籲美國與中國必須更加努力,避免為了台灣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