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反擊!晶片戰爭升溫,台灣該如何應對?
6月30日,荷蘭宣布將對部分先進半導體製造設備出口推出新限制措施,並於9月1日生效。隨後美國也跟著傳出將於7月擴大對中國AI晶片相關管制,再次掀起兩強科技戰的波濤。
但中國這次不再默不吭聲,7月3日,中國為了反制,商務部與海關總署發布公告,為維護國安與利益,決定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相關措施自8月1日起正式實施。
這番你來我往,讓7月7日,正在北京訪問的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表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脫鉤「實際上不可能」。並表示了對中國實施的礦物出口管制感到憂心。
凡此種種,代表美中兩強於半導體業的管制、反擊動作再起,其負面外溢效應恐將逐步蔓延至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我們怎麼看待這個發展?對台灣的影響又應該怎麼解讀?
二,股市大好,為何專家仍預估經濟市場會衰退?
7月7日,歐洲央行年會於葡萄牙的辛特拉(Sintra)舉行,聯準會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再度重申了鷹派立場,因為勞動市場強勁,美國仍然有可能再次升息。連美國前美國財政部長桑默斯都警告,美國決策官員切勿太自滿,就業數據很「熱」,貨幣政策仍有進一步緊縮的必要。
同時間,台湾的財政部公布6月出口323.2億美元,規模遠低於預期,年減幅擴大至23.4%,為連十黑,跌幅是14年單月最深。
事實上,早在六月底,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經濟學家羅比尼就說,全球經濟可能正在醞釀一場「熱帶風暴」,至少將導致「溫和」的衰退。他也警告,就算只是一個淺層衰退,也可能重創股市,帶來傷害。
三,《經濟學人》推薦:不婚、少子與高齡化,東亞國家為何需要社會革命?
這期《經濟學人》的亞太版本封面故事聚焦在東亞地區的社會經濟變化。在封面設計上,我們會看見一位身著紅衣,雙手叉腰英姿勃發的女性,後方的煙霧繚繞中,出現的是韓國南山的首爾塔、日本東京的富士山、中國北京的故宮以及台北的101大樓。上面兩排黑色字體,大字寫的是「FAMILIES AND FREEDOM 家庭和自由。」小字則是「Why East Asia needs a social revolution 為什麼東亞地區需要一個社會革命?」
《經濟學人》這次用了緒論第二篇第十頁、亞洲板塊第一篇第19頁以及中國板塊第三篇第25頁共三篇文章,解析這個在我們身邊發生的社會議題。文章提及「亞洲價值觀」曾經讓這個地區引以為傲 ,但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似乎情況已經大不相同。 現在,所謂東亞社會的政經體制是讓它們的經濟表現比西方來的好的想法,已經變得無法讓人信服了。 如今,東亞地區那些大肆宣傳的價值觀,在另一個層面看起來更加的危險。 在中國、日本、韓國和臺灣,亞洲人那種保守的家庭生活觀念正在瀕臨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