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未來Family | 未來Family
聲音課程 16小時58分6秒 共 10 集

多父母管教孩子會使用「集點方式」藉此鼓勵正向行為、建立好習慣,這種方式看似簡單、容易上手但若要正確運用,在使用方法上有一些原則和技巧必須注意,以免效果不彰或不了了之,以失敗收場。

 

舉例來說:「每天準時起床可以得到1點數、上學不遲到在得1閱讀1本故事書還有1點數、練琴40分鐘2點、一天不和弟弟吵架2……這樣的集點制度是不是也在你家盛行?多父母管教孩子會使用集點方式,只要孩子表現好,便可得到一點、一顆星星或一張貼紙等等,集滿一定數量點數之後,便可換取物質獎勵,藉此鼓勵正向行為、建立好習慣。這種方式在專業行為治療中稱為「代幣制度」(token economy),只要目標行為出現便可得到一個代幣,加強行為、取代壞行為

 

臨床心理師林希陶指出,由於集點制並非當下立刻給獎勵,因此適合4歲以上孩子,而4歲以下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故有好表現時,要立刻回饋,不要延宕35天才給,孩子未必能將好行為跟獲得獎勵兩者作上聯結。而到了610的大孩子則更能夠理解集點的意義和規則,也有數學量化的概念是最適合用代幣制度的年紀。專家更進一步建議要讓集點的過程「具象化」,指的是在牆上或白板上貼點數表,孩子表現好就在格子裡貼貼紙或做記號,孩子每次看到點數表就會再一次被提醒和激勵。

 

孩子看見點數累積的過程,會產生「還差一點就完成」「我做得到」的信心。而且,將完成集點的卡或表格保留下來,對父母來說以後稱讚孩子時有具體行為做依據對孩子來說是成功的經驗也是自我的肯定,這樣正向使用的好影響是無庸置疑的。

 

另外,對於集滿點數所獲得的獎勵,因為攸關實施成效的好壞,最好和孩子一起討論決定,以孩子在乎、想要的東西就是最好的獎勵。物質性的獎勵包括食物、玩具、書、文具等等,而糖果和餅乾對中大班的孩子很有用,對大一點的孩子就不管用了;大一點的孩子適合特權或活動性獎勵,例如玩喜歡的玩具半小時、去遊樂場玩、看電影等。

 

很多父母對孩子期望很高要有禮貌、負責任又要自動自發,想要的很多,但別忘了行為訓練必須視孩子的年紀、能力而定,中、大班的孩子一次鎖定一個行為就好,隨著孩子年紀漸大,再慢慢調高為23個目標行為。哪些目標行為適合使用集點制呢?包括:較缺乏原始動機的學習(例如練琴、閱讀)、或是做得到但尚未養成習慣(像是自己洗餐碗、睡前整理書包)之類的行為,透過提供孩子外在的誘因,可以增加好行為的頻率。

 

在此也整理出四格原則,幫助父母在擬定集點制度時,可以參考:

 

原則1行為目標必須具體可行

 

訂定目標行為時,最重要的是定義清楚且具體可行。很多父母要求小孩做乖寶寶」,但對於怎樣才是乖寶寶?定義是模糊、不夠具體的,此時孩配合的意願會降低、容易感到挫折,或是和大人討價還價,因此大人必須明確一一指出想要孩子改善的事項。更建議目標行為由父母和孩子一起討論、定義出來,可以將爭辯的空間降至最小

 

原則2每天統計點數、每兌換獎勵

 

有些父母的集點制度是列出一整天的好行為「清單」像是準時起床、整理床鋪、上學不遲到、自己完成回家功課倒垃圾等,執行難度比單一行為訓練要高出許多,這種做法除了較適合高年級以上的孩子外,更建議每晚統計回饋點數,讓孩子可以努力一天,知道自己今天的表現情況,然後固定一個時間,例如周日晚上兌換,讓孩子換取想要的獎勵。讓今日事今日畢之外,每週也能回顧當週總整理,在一起擬定下週目標。

 

原則3目標變容易時,不要每次都給獎勵

 

集點制並非一成不變,須行為的成熟度以及達成的頻率,調整集點方式和目標行為。剛實行的前2週,只要達到目標行為,就給孩子點數獎勵,但當目標變得容易達成、行為建立後,就可以慢慢變成2次做到給1點數獎勵,之後漸漸拉長變成4次給1點,讓孩子願意持續做這件事。除了調整獎勵方式行為訓練1個月之後,可依孩子達成情況增加行為難度例如:一開始訓練孩子自己穿鞋子襪子,只要孩子做到就給獎勵;而後慢慢將難度提高做好3件準備出門的工作穿好鞋襪背好背包、上過廁所才給獎勵。

 

原則4物質獎勵之外不要吝於讚美

 

實施集點制,父母擔心的是小孩變得太功利,任何之前先問有沒有點數,或是胃口愈養愈大、獎勵愈要愈貴。曾有研究把一群幼稚園孩子分為A、B、C三組,研究者告訴A組的孩子,只要畫畫,就可以得到獎品;B組孩子事前沒有被告知,畫完後意外獲得獎品;C組孩子畫完後沒有任何獎勵。之後再讓孩子畫畫,結果A組孩子因為沒有獎提不起勁畫畫,而B、C兩組的孩子仍然喜歡畫畫集點、代幣制度是外在的獎勵,若大人總是用物質鼓勵孩子的行為,剝奪孩子大腦動機的產生必須技巧性地減少物質獎勵,才能轉化為內在的動機。物質性獎勵可以給,但切勿給多、給久,必須有退場機制,除了給點數和物質性獎勵,不要忘了搭配「社會性獎勵」,像是擁抱、親吻、讚美、鼓勵、微笑等,而後再慢慢減少物質性獎勵。例如孩子做家事,媽媽帶著感謝的心情說:「謝你的幫忙,讓媽媽輕鬆一些。」激發孩子的同理心,不僅完成自己應做的事,甚至願意做更多,孩子透過「環境」建立自的認知,像是因為妹妹過馬路而被大家稱讚他是很棒的哥哥,孩子慢慢就會知道「原來好哥哥是這樣的」,被認同和誇獎的感覺讓人開心相形之下,點數和物質獎勵似乎就那麼重要

 

集點獎勵制度使用得宜會是親子教養、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好幫手,看著一同累積一週的好寶寶表現,別忘了耀不吝於給與讚賞,才能更能促進親子關係,且讓好習慣跟著孩子一輩子,《未來Family》謝謝您的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