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未來Family | 未來Family
聲音課程 16小時58分6秒 共 10 集

今天我們要談論的主題是在課本中找不到的:情緒教育。情緒教育、社交情緒學習是這幾年的教育新顯學。研究顯示,社交情緒學習可以幫助學生管理情緒、減輕壓力,除了減少行為問題,也能增進學業表現。在美國,相關的發展則已超過20年。包括伊利諾州、西維吉尼亞州,以及堪蕯斯州等美國8個州,都在去年加入學業、社交及情緒學習推廣協會的跨州合作計畫,共同訂定「社交情緒學習的標準」。此舉不僅被美國教育人士認為是邁向社交情緒學習的關鍵,也意味新一波的推動計畫即將展開。

 

社交情緒學習領域專家、也是情緒學習推廣協會創會成員之一的美國賓州州立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教授馬克.葛林伯格(Mark T. Greenberg),今年九月受邀來台,參加2017情緒教育國際論壇,除了暢談情緒學習的重要性,也分享PATHS課程的成功經驗。

 

PATHS是由葛林伯格發展出來的情緒學習課程,全名是「促進替代思考策略」(Promoting Alternative Thinking Strategies),推出至今30年,全球有4千多所學校,是最廣泛使用的社會情緒教育課程。葛林伯格在論壇上指出,研究顯示,社交情緒學習可以提升學生情緒管理技巧、減輕壓力,除了減少行為問題,也能增進學業表現。

 

放眼全球情緒學習風潮,反觀台灣的現況又表現如何呢?台灣今年8月生效並實施的「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也將情緒列為六大領域之一。不過,在小學,情緒和社交仍屬於融入課程,並沒有被獨立列在課綱。

 

相較於國際積極推動系統性的EQ課程,台灣還在起步,未來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但民間仍有許多有心人士意識到情緒教育的重要,多年來致力推廣EQ課程,協助孩子克服情緒的困難。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就是其中之一。

 

芯福里先是從2000年在北投社區推動國小高年級學生的情緒教育開始,隨著需求增加,2014年正式成立全國性的協會,目前每年能培訓的志工家長約3000人次,有高達6萬名學童受惠;2004年至今,已經有超過30萬名學童上過課。2016年芯福里更遠赴北京市,培訓4所中、小學的種子教師,協助當地推動兒童青少年的情緒教育

 

芯福里採用家長擔任志工方式,將EQ課程帶進校園。協會負責聘請專家學者,開發出適合小學生的情緒教育課程,定期舉辦免費的親職講座和志工培訓課程,志工爸媽結訓後,再取得學校和班級導師的同意,以協同教學模式入班服務。在課堂上,志工爸媽以說故事、演話劇和玩遊戲等方式,帶著小朋友透過體驗、討論和思考,進行EQ教育。

 

致力推廣情教愈多年的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楊俐容,觀察台灣的現況:「政府確實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以及情緒教育的重要。」她指出,目前推廣的困境之一是,由於社交情緒教育沒有列在課綱裡,老師必須額外挪出時間處理,不同的老師有不同想法,每所學校的看法也都不同,只能尊重學校與老師的自主性。

 

另一個困境是,有心事、想去輔導室諮商的孩子,往往因為擔心被貼上「心理有問題」的標籤而卻步,學校的輔導人力也嚴重缺乏。楊俐容說:「其實按規定,輔導老師應該要負責預防教育,但現在所有學校的輔導人力不足,光處理後端個案就忙不完,根本無法再做預防教育的工作。」也因此,目前幾乎都是由志工爸媽將課程帶入小學的班級。

 

只是,家長畢竟沒有受過完整的訓練,外界會有教學品質等相關疑慮,對此楊俐容有不同意見。她認為,家庭教育是EQ教育成功的基礎,台灣的模式也未必不好,家長授課有其動人之處,且家長和孩子的相處時間最長,情緒教育本來在家裡就應該做。

 

楊俐容表示,志工的授課當然無法和老師相提並論,家長主要是負責起頭,後續仍然是交給學校來做,只要達到70%的效果就算成功。楊俐容也強調,只要預防教育做得好,不僅對孩子有益,也有助於老師解決課堂上遇到的問題。

 

情緒學習及學習正靠著民間的力量在全台遍地開花,而國際間也以數字佐證其重要性。2015年3月,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一份報告指出,社交與情緒技能的力量,是促進社會進步的技能。世界經濟論壇(WEF)先後在2015年和2016年發布報告,提到情緒的重要,接受過社會情緒訓練的學生,比沒有接受訓練的學生,平均成績高出11%,而且能更好管理壓力與抑制情緒,在學校也會有更好的表現,擁有更好的自我認知。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更明確指出,學生在21世紀應具備的技能,可以透過社會情緒學習得到提升。情緒教育的重要性有著國際組織多年來數劇的支撐及民間團體的努力,未來不論走入正式課綱與否,都可從家庭教育開始做起,用預防帶來第一時間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