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未來Family | 未來Family
聲音課程 16小時58分6秒 共 10 集

 2017年12月號《未來Family》,報導了「天賦三部曲」首部曲,與各位聽眾朋友分享了天賦與天命的定義及觀念,本月我們延續此議題,深入探討發覺天賦的重要性,以及身為家長可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發覺孩子的天賦。

 

但何謂天賦?關於天賦的定義,在科學及實務上,現代已有明確的新主流論述。哈佛大學教授納(Howard Earl Gardner提出知名的多元智理論,指出人類智能不只有一般人較熟悉數理與語言,總共有8種,包括:語言、數邏輯、空間、肢體動覺、音樂、人際、內省、自然等。

 

以台灣知名導演魏德聖為例。他從小愛講話、愛編故事,但這個天賦從來沒有被看見。直到服兵役時,他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拍電影。而愛講話、愛講故事給別人聽的特質,就是拍電影需要的基本能力。魏德聖年輕人一定要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愛做什麼,「上帝讓你來到這個世界,就會給你一片田、一把鋤頭,你要自己找出這把鋤頭!」

 

但許多初出社會的年輕人對於這把「鋤頭」可能出現在哪裡,卻無頭緒、不知從何找起。即使到了18歲成年,許多大學生很明顯並不了解自己對於未來發展的方向很模糊,根據yes123求職網2017調查顯示過半的大學生後悔讀錯系、想重選志願,政治大學社會學系也曾針對1984年出生者進行問卷,認為自己學以致用者僅佔55%,有三成明確回答自己學非所用。樣的數據顯示了,台灣的學生在國、高中時期對職涯的探索與理解並不夠。或許是因為花太多時間應付課業要求、升學考試,在更重要的人生探索方面反而投入太少關注,才會在大學選系、人生選擇職業上,有這麼多的模糊、探索地帶。

 

但一個孩子對天賦的探索,到底在多大年紀就開始了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伊萊.金滋伯(Eli Ginzberg),將個人的生涯發展分為3個階段,分別是:幻想期、試驗期和實現期。首先,是10歲以前就出現的幻想期,兒童在4、5歲時就逐漸表現出對成人世界中各種職業的興趣,從閱讀、生活中不斷接觸,也開始有模仿的行為,不少家長或許有經驗,年幼的孩子在上了幼稚園以後,在家也開始當起了小老師,教授弟弟妹妹ㄅㄆㄇ,這是幻想期的表現。在11~18歲進入青少年的時期,則進入了試驗期,除了日常生活的觀察,更會以個人為核心,統整各種職業的價值及有關資訊,進而在19歲以後的實現期以實際的試探、體驗獲得具體經驗,做為進入社會後的目標參考依據。

 

由以上研究報告我們可知,發覺孩子天賦的時間點,應遠遠早於青少年時期選校選系時,但生活中有什麼實際的做法,幫孩子找到生涯方向? 以下四點整理分享。

 

1.    讓小孩多元涉獵

多讀課外書、帶孩子聽演講、多參加營隊。「爸媽像一扇窗,為孩子引進更多的光。」像是去年人工智慧軟體Alpha Go對戰世界棋王際,可以帶著孩子觀看相關新聞或AI人工智慧的相關書籍著作,帶孩子看比賽實況轉播,藉此激發對寫程式學習動機。


2.    結合發揮自我的人脈

家長的人脈資源,例如社團、家長間的小團體,家長來自各行各業,彼此當小孩的顧問、易子而教,這些都是幫助小孩打開視野的資源。


3.    爸媽以身作則,對事情有好奇心、探索熱情

希望孩子對生命充滿探索的熱情,家長絕對不能懶惰。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多元嘗試不同的活動,看展覽、旅遊、走訪不同的博物館……也都是認識新領域的好方法。


4.    倒推法

上人力銀行網站瀏覽,進一步了解有興趣的工作。職業世界有很多可能性,從未來的職業世界去倒推、設想,求學及各方面可以怎麼走,與孩子一起探索,孩子的思維也許能讓父母大大驚喜。

 

找到個人天賦、生涯探索絕對是一個累積的過程,不只是孩子,我們也都需要認識自己的能力,才能不斷修正、找到更合適的方向,把自己放在更對的位置。

 

未來Family以上整理報導與您分享,我們下週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