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未來Family | 未來Family
聲音課程 16小時58分6秒 共 10 集

教室一定要有講台、課桌椅嗎?美國南加州安德森小學有位老師,把教室裡的課桌椅、講台搬走,換成北歐時尚家具,用教室布置營造學習環境,半年來學生參與度大大增加。


在這個班級上課的四年級小學生,現在是最令其他學生羨慕的一群,不用規規矩矩坐在傳統課桌椅聽講、寫功課。他們的老師去年從IKEA買來有高有低的桌子和櫃子、好幾個舒服的布沙發,教室前鋪上地毯,地毯上散著大靠墊、軟軟的法蘭絨毛毯,角落還有好幾個懶骨頭、搖椅。


上課時,學生可以選擇或坐或臥,只有幾個上課不專心的孩子被規定坐在固定座位,不過還是可以起來自由活動。孩子也沒有固定的上、下課與作息時間,活動時間和空間都可以自己決定,唯一的條件是:在規定的時間內把該完成的學習單完成。


這個班級日常上課的場景便是:Amanda趴在超大抱枕上寫功課;Seery坐在搖椅上讀書;雙人沙發上的Turner和Schmitt一個畫圖、一個做手工藝;另一頭是3個坐在高腳椅上討論科學作業的學生。每個人忙自己的事,卻沒有人發出會影響別人的聲響。


這位創意十足的老師是已經有21年經驗的資深教師Alexandria Gladstone-Lamas。她告訴《洛杉磯時報》,一直以來最大的夢想就是把教室改造成「跟Google總部辦公室一樣酷」。Google提供員工有助創新的工作環境,她也希望能提供給孩子自由創作的學習氛圍,「我相信教室布置對孩子學習成果影響巨大。」


「教室大改造」一開始遇到不少質疑,最大的反對聲音就是認為孩子會變得「太放鬆」,失去學習動力。不過經過半年的實驗,Gladstone-Lamas發現學生參與感增加、行為良好,課堂上的吵鬧喧譁變少了,甚至「根本捨不得離開教室」。


「孩子需要在最舒適、自在的環境中學習,而大人的責任,就是提供他們這樣的環境。」現在,這間「比家還舒服」的教室,成為改變課堂布置的指標。安德森小學校長稱Gladstone-Lamas是學校的Pilot Teacher(領航教師),以突破傳統的勇氣,激發其他老師營造適合自己課堂的最佳學習環境。


接下來我們將目光放到澳洲。除了趕在進小學前學會注音符號、寫自己的名字,學齡前兒童該為升上小一做哪些準備?澳洲《教育心理學期刊》最新研究發現,學齡前學到的社交、情感控制能力和學科知識同等重要,甚至會影響孩子日後的學業成績。


這項研究分析了新南威爾斯超過5萬名中、小學生,將他們依社交能力和情感特徵分為親社會、焦慮、攻擊性、脆弱(自卑)四類,追蹤社會教育特點和早期成績,以及三年級、五年級時的NAPLAN成績。NAPLAN是澳洲針對全國三、五、九年級中、小學生進行的讀、寫、算術測驗。


研究發現,幼兒園時社交能力較佳、情感控制能力較好的學生,進入小學後展現積極樂觀、願意合作、高社會責任感、較願意幫助人等「親社會」人格特質的比例非常高,NAPLAN算術和寫作成績比「社交∕情感控制不適應」的對照組學生高出24~26分,閱讀高出18分。在5萬多名學生中,有2∕3的孩子被列入「親社會」特質。


處於「焦慮」狀態的孩子有13%,NAPLAN成績比「親社會」組稍低;「攻擊性」學生有14%,成績比「親社會」組低13~20分;佔5%的「脆弱」特徵學生成績最差,比「親社會」組低16~26分。


研究分析,和老師、同儕互動良好,便可充分參與課堂活動,較有自信,成績表現自然提高。學生早期的社交與情感行為,會影響到小學、中學的畢業率,以及成年後心理、生理和經濟狀況。


主導研究的教育心理學系資深講師柯俐(Rebecca Collie)認為,在課堂上教孩子建立社交能力和控制情緒,比教他們知識還要重要,「而且愈小開始愈好。」孩子成績不好也許不是不聰明,而是在幼兒園時期沒有接受足夠的社交及情感控制教育(EQ)。她呼籲在幼兒園導入更多相關教育,不但可以減輕日後中、小學教師管理教室秩序的負擔,降低社會問題,「長遠來看絕對值得投資!」


以上內容,由《未來family》整理報導,我們下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