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月的第一週,我們一同來關注歐美的教育新聞。
您也會在學習期間為孩子請假,避開假期人潮出國旅遊嗎?愈來愈多新世代家長喜歡在上學期間帶孩子出遊,認為「不一定要待在學校,旅行也是種學習」。但其實包括歐洲、美國等先進國家,在學期間沒有經過學校同意,任意帶孩子翹課出去玩屬於違法行為,最嚴重父母甚至得面臨牢獄之災。
媒體《德國之聲》報導,5月底時,德國機場警察忙著攔截沒有獲得學校允許就出遊的學童和家長。因為德國政府明文規定,6~16歲是義務教育,家長有義務把孩子帶到學校上課,不得剝奪學童受教權。
在機場發現「應上學卻離校」的學童,警察會「柔性施壓」詢問學童就讀的學校名稱,並打電話詢問學校該童是否請假。如果家長堅持在上課期間帶孩子出去玩,必須徵求校長同意。
德國警方發言人表示,如果校方認為孩子得上學而不准假,警方就會把孩子帶回學校。還好大部分老師不會堅持不得請假出遊,所以警方在機場還是會放行。
不過旅程結束後,家長必須在2週內說明要帶孩子翹課的原因,如果無法提出合理解釋,就會被罰1000歐元(約35000台幣)。《薩克森日報》報導,德東的薩克森省(Saxon)光是2017年就有5680件學童翹課被罰的案例,罰款總額合台幣超過2200萬元。
而德國並非唯一嚴正看待學童無故翹課出遊的國家。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2017年的上學期間,一位英國爸爸沒有請假就帶著讀小學的女兒跑到美國佛羅里達度假,最後被控告,案件上訴到英國最高法院。審理案件的法官表示,家長隨心所欲決定孩子上不上學,不但會對孩子的學習造成嚴重傷害,也會對同儕和老師造成影響,因此判決這位爸爸敗訴。
奧地利政府最近也加重對帶小孩翹課的家長罰款。今年1月,教育部長宣布依翹課天數,開罰家長110~660歐元(台幣約3800~23000元)。
美國同樣開罰讓孩子無故不上學的家長。常常缺課的加州學生,家長不但會收到罰單,還得參加親職教育課程;賓州從2000~2015年間,則有一千多名家長因為付不出孩子翹課的罰款而入監服刑。
當部份家長為孩子請假出遊而受罰,回歸自然、親近戶外的理念也越來越受學制內的教育機構接受。接下來這則新聞發生在美國,當美國公立教育體系愈來愈重視標準化測試成績,連幼兒園也花很多時間在教室寫字和算術。競爭力是否提升不得而知,但根據《精神病學服務》期刊調查,美國兒童服用抗憂鬱藥物的比率,較上個世紀增加六成。
早在2005年,教育記者洛夫(Richard Louv)就在《失去山林的孩子》(Last Child in the Woods)書中提出「大自然缺失症」,抨擊制式、科技化的教育讓下一代失去和自然的連結,要為孩子過胖、注意力不集中、過動、憂鬱等等缺失負責,引發教育界和家長反思。
認同洛夫理念的家長顯然愈來愈多。《大西洋月刊》報導,以回歸自然為主題的幼兒園成為美國學前教育新潮流,從2012年至今已經成長500%。
馬里蘭州爾灣自然中心的自然幼兒園(Nature Preschool)可以看出這類「戶外幼兒園」的大致樣貌。在這裡「上學」的孩子,每天只做一件事:在200英畝大,以林地、溼地、草地為主的「校園」裡奔跑玩耍,滿身泥濘的抓蝴蝶、尋找火蜥蜴、把樹枝插在動物的排泄物上。
看著孩子天真無邪的笑容,這裡的老師最大的疑問是:4歲的小孩大部分時間都在戶外玩耍有什麼問題?從什麼時候開始,美國的學前教育被困在四面牆的教室裡了?
回歸自然派認為,大量戶外活動是現代社會兒童發展問題的解藥。只要把孩子「野放」到大自然進行「自然療法」,大部分醫學界認為需要吃藥治療的問題,包括注意力缺失、過動、焦慮等等,都可以有效改善。
在此同時,學者也強調,在幼兒階段時學習閱讀、數學等學科確實有其必要性。因此目前的共識是,在公立體系中將學科融入戶外學習,達到兩者兼顧的目標。
舉例來說,美國首府華盛頓附近招收幼兒班到五年級學生的特許學校韋地(Mundo Verde)就提出「自然永續教育」、「雙語教育」及「學生主導式學習」三大元素,希望為學校教育創造新樣貌。
例如,在教室上完地球科學課,學生會組成探險隊到附近洞穴蒐集化石和岩石;「球體結構」單元課後,也會設計球類運動,到附近的公園比賽。這樣走出教室、把教育場景拉到戶外的機會也越來越受到各界的矚目。
以上內容由《未來Family》整理報導,我們下週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