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未來Family | 未來Family
聲音課程 16小時58分6秒 共 10 集

在八月的第一週,讓我們一同關注來自法國與美國的教育新聞。

 

法國自2019學年度,正式將義務教育提前至3歲

 

2017年上任的法國總統馬克宏繼大學入學改革、小學生回家零作業後,繼續兌現教育競選承諾。日前他在巴黎舉行的一場學前教育座談會上宣布,2019年9月開始,義務教育年齡將從現行的6歲提早到3歲,也就是說,年滿3歲的法國兒童一律得上幼兒園,希望讓教育資源分配更平等。

歐洲媒體《地方報》報導,其實從1989年開始,法國家長就有權決定是否要將滿3歲的小孩送到幼兒園上課;因為學費全免,所以絕大部分家長早就這麼做。根據統計,2016學年度,全法國3歲兒童入學率已達97.6%。

 

馬克宏的新政,目標是讓剩下的2.4%(約25000名)小小孩也可以提早入學,象徵意義大於實質。主要原因在於他們發現,沒有上學的3歲兒童大多來自父母社經地位弱勢的家庭;偏鄉地區的入學率也比城市低。馬克宏說「我們要給所有的小孩公平學習的機會,幼兒園將成為真正的學校,專注在學習語言和兒童發展,而非以托兒為主要目的。」

 

這麼小就上學好嗎?負責執行政策的教育部長布朗凱表示,研究已經證實,早年教育對學童學習有其重要性,政府有義務弭平因為經濟和城鄉差距造成的學習落差。雖然不少教育專家警告太早上學弊多於利,但布朗凱樂觀的認為,學前教育讓孩子在玩樂、模仿、唱歌中發展語言、學習社交技能,重點在養成主動參與的習慣,而非死記硬背知識。

 

儘管立意良好,馬克宏和布朗凱還得面對法國學前教育人力吃緊的現實。相較於歐盟國家平均1:13的師生比,法國幼兒園的師生比高達1:22,人力明顯不足。為達成提早義務教育的目標,教育部估計得增聘800位專業的幼教老師。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馬克宏降低義務教育年齡的新政策,將使法國向匈牙利看齊,成為歐洲兩個義務教育年齡最低的國家,其餘各國大多從5歲或6歲開始義務教育。BBC也在報導的最後一段特別提出:「歐洲國家中,學業表現突出的芬蘭和愛沙尼亞,學童進入義務教育的年齡為7歲。」

 

矽谷最夯貴族學校反璞歸真 標榜「零科技不插電」

 

標榜「人手一台平面電腦」的數位化教學成為招生利器之際,美國卻有愈來愈多學校開始反思科技產品進入校園造成的影響,連科技重鎮矽谷都有貴族學校改走「校園不插電」的傳統教育路線。

 

知名的財經科技新聞網站《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以「零3C!矽谷科技天才卻都把孩子送進來。為什麼?」討論矽谷新貴養育子女的新趨勢。

 

《商業內幕》報導,招收K~12年級的私立學校Basis Independent Silicon Valley(BISV),學費一年要2萬8000美元(台幣約84萬),學生父母大多是矽谷的高階管理者,工作中充斥高科技產品,沒想到對子女的教育卻反其道而行,把孩子送進奉行零科技原則的學校。

 

麻省理工學院心理學家圖克(Sherry Turkle)說,這是因為沒人比這群在矽谷的家長更了解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及其他3C產品對青少年的傷害。

 

賈伯斯和比爾.蓋茲這兩大科技巨擘,早就有此遠見。2010年賈伯斯發表蘋果第一台iPad時,形容這個可以上網查資料、看影片、寫筆記、看書的產品,是款可以進行教育用途的「完美產品」。2年後有記者問他:「家裡孩子是否人手一台iPad?」賈伯斯竟然搖頭回答:「我們家不允許出現iPad。」比爾.蓋茲也曾跟媒體透露,他的孩子14歲才開始用手機,智慧型手機則是到上了高中才能擁有。

 

BISV校園裡,從老師教學到學生寫作業、記筆記,甚至是親師間的聯絡、成績登錄,全部都以紙本聯絡簿溝通,科技產品和數位化教材只有「必要時」才會登場。《商業內幕》記者進教室觀摩教學現場,以「令人難以置信」形容發現久違的教室場景:紙本教科書、寫白板、學生拿起鉛筆在筆記本上抄筆記。

 

BISV執行長布拉克(Ian Block)認為,老師永遠都是教學的核心,科技只是輔助工具,如果讓科技毫無節制的進入教室,「付出代價的終將是學生。」他也強調,雖然走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育路線,該校畢業生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依然有豐富的知識,也都能進入頂尖大學,卻多了健全的社交能力、優異的表達能力,而非少了數位科技就覺得生活無趣的「被3C綁架新新人類」。


以上內容由《未來Family》整理報導,我們下週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