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未來Family | 未來Family
聲音課程 16小時58分6秒 共 10 集

「還不趕快去寫作業!」「功課寫完了沒啊?」相信許多父母親總是常這樣反覆叮嚀。如果針對小學生家長做民調,「功課問題」幾乎是排名第一的煩惱。其中,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幾乎是親子關係的頭號殺手。

 

針對這個令父母頭痛的問題,以下提供幾項專家的建議給父母參考:

 

建議1.涉入功課也要分齡 

 

現在的孩子感到上學無趣、玩耍時間縮水,重複抄寫的功課又多,人本教育基金會吳麗芬直言:「大多數家長早已習慣『搶走』孩子的功課主導權而不自知。」然而,寫功課畢竟是孩子的事,大人絕不該從幫忙變承擔,甚至演變成日益嚴重的焦慮,成為影響家庭生活最負面的源頭。

 

其實依照孩子的年紀,家長涉入的程度可以有所不同。低年級需要比較多的指導與訂正,到了中年級就要漸漸少做這些事,讓孩子有自主的空間,信任他可以獨立完成。

 

至於該在何時降低干預?現在的孩子比較早熟,大概國小四、五年級就開始從兒童期邁入青春期,此時該減少干涉與保護,增加放手與尊重。每個孩子的時間點不同,當父母親發現孩子愈來愈有意見、會講出自己的大道理,就差不多是放手尊重的時刻了。

 

建議2.大人「擔任祕書」而不越權 

 

長期舉辦父母講座的人本教育基金會吳麗芬,曾經和一些家長合作進行為期2週的「放手」實驗,效果十分顯著。方法就是讓孩子當自己功課的主人,並忍耐實驗期間孩子自理的結果。這段時間,孩子會學著決定自己何時想完成功課,大人的工作比較像能幹但絕不越權的祕書。

 

實際操作結果令人欣喜,參與實驗的家長均回報正面效果:雖然孩子依舊會抱怨功課,但明顯縮短了拖拉的時間,也會主動設定自己想要完成功課的時間。最重要的是,家長逐漸從孩子的功課中解脫,有更多心力經營親子關係。

 

此外,當孩子受到愛與肯定,就更有能量面對無趣的學校功課,而家長只要對孩子說:「今天想要怎麼寫功課?需要我幫什麼忙嗎?」

 

建議3.每日定時陪伴 

 

面對剛上小學的孩子,可每天規定半小時的親子閱讀時間,這段時間孩子可寫作業或複習功課,沒作業就閱讀。這時候父母親自己也要閱讀,切忌滑手機。單純陪伴而不需太介入孩子的作業,再漸漸隨年級而延長時間,到了四年級就延長至1.5小時。

 

孩子養成規律的習慣後,會彈性調整、自我管理,父母親再也無須插手過問。

 

此外,肯.羅賓森在新書《讓孩子飛:別讓僵化體制扼殺孩子的未來》也提出了幾項協助孩子做家庭作業的技巧,包括不要替孩子做功課、訂定親子用功時間表、建立寧靜有助學習的環境、將作業和生活結合在一起並發揮創意等等。

 

肯.羅賓森也提醒,這些建議只是參考,可依據個別情況和需要調整。「你必須記住孩子發展的幾個大原則,例如孩子需要遊戲、休息、睡眠、家人的陪伴、良好的營養以及發展個人興趣的時間。如果要給孩子良好的教育,不能忽視這些層面。」

 

根據不同孩子、不同的個性,家長對作業的涉入程度,應有所調整,切忌叨唸,讓孩子當作業的主人,才能從寫作業這件可大可小的要事,培養逐漸為自己負責任的孩子。


以上內容由《未來Family》整理報導,我們下週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