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未來Family | 未來Family
聲音課程 16小時58分6秒 共 10 集

大家好,我是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的德齡,每周五在1號課堂,和你分享家長最關心的熱門話題。

教養方式千百種,你或許會困惑,懷疑自己的管教到底有沒有效?或是,到底哪一種管教方式,才是真正適合孩子呢?

 

上一集節目,我們介紹了阿德勒教養法的主要精神,這一集延續相同主題,我們來談談該如何在生活中,實踐這套強調以孩子為主體的教養方式。

 

以阿德勒為基礎、延伸出「正向教養」課程的Jane Nelson,提出有效教養的4個要件,包括:

1.           父母的態度是否溫和且堅定?

2.           是否讓孩子感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3.           懲罰只有短期的效果,而你的教養方式是否有長期的效果?

4.           是否教導良好品格應有的生活技能?

 

只要符合這四大原則,你的教養方式就不致於偏差。

阿德勒的4C原則

阿德勒主張,每個孩子心中有4個渴求,分別是:

1.           有連結(Connection),也就是感到有所歸屬、自己有一席之地;

2.           有能力(Capable),孩子自制自律,有能力自立;

3.           有意義(Counts),孩子自認有貢獻,感到有價值;

4.           有勇氣(Courage),孩子有信心面對挑戰。

只要掌握這4C原則,就能培養出有歸屬感、有能力、價值感、有勇氣的孩子;相反的,若缺乏任何1個C,孩子就會產生不當的行為。

阿德勒認為,人所有的行為 ,最終追求的就是歸屬感和價值感、和他人有連結。而孩子的歸屬感來自於,父母和老師對他的認同,也因此,父母的管教想要發揮效果,最重要的前提,是讓孩子感受到被愛、有歸屬感。

找出問題行為背後的目的

阿德勒主張「目的論」,是指每個人的行為一定都有其目的。研究阿德勒的心理學家德瑞克斯(Rudolf Dreikurs),認為孩子不當行為的背後有四個目的,這四個目的是:過度尋求關注、爭奪權力、報復,和自暴自棄。

孩子的問題行為可能是出於潛意識、不自覺的,就算爸媽問孩子為什麼這樣做,他也答不出來。因此,出現問題行為時,不要只看表面,而是要了解不當行為背後的目的是什麼。

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吳毓瑩表示:「出現問題行為的孩子,就是一個氣餒的孩子。」他可能想尋求情感支持,只是用錯方法、過度尋求關注;如果他的能力不被大人看到,他就想爭取權力、證明他比你厲害。

面對孩子的問題行為,最重要的是以溫和且堅定的態度處理。以溫和為縱軸、堅定為橫軸,父母的管教模式可以區分為四大類,分別是:嚴厲管教、溺愛、忽略、溫和且堅定。

很多父母自己從小被嚴管長大,因此刻意想給孩子愛的教育,卻因為高溫和、低堅定而陷入溺愛的模式。更多的父母則是在嚴厲管教和溺愛之間擺盪:嚴厲管教、打罵孩子產生罪惡感之後,立刻又轉變為溺愛;過一陣子後,因受不了孩子被寵壞,又回到嚴厲管教。

阿德勒強調,從外在控制走向內在控制,能夠內控,也就是能夠自我控制的人,才能自己判斷、承擔後果。無論嚴厲或是溺愛的管教模式,大人都給孩子太多外在的控制,孩子無法學會自我負責。

還有一種不當的管教模式,是忽略。家長因為不知道怎麼教孩子,或是因為工作忙碌、親子之間缺乏互動,孩子無法與父母建立歸屬感,會自認毫無價值、懷疑別人對他的善意。

以溫和且堅定的態度面對孩子

正確的教養方式,爸媽只要用溫和且堅定的態度,教孩子規矩、學會負責任即可。溫和是尊重孩子,堅定則是對自己和情境的尊重。爸媽一旦和孩子約定好,就必須堅持。例如:媽媽事先和孩子約定好,開車時如果吵鬧就停車,等安靜後再開車。孩子不聽話、吵鬧的時候,媽媽只要停車,表明立場並堅持決定,不需做任何解釋。

對孩子來說,規矩帶來行為的依歸,這是必要的;如果大人沒有堅持,孩子就會不斷挑戰大人的底限。

不過,要做到溫和且堅定的確很不容易;當孩子踩到大人的底限時,大人也會因為自我防禦,出現攻擊、制止小孩的行為,但這樣並不會讓孩子變得更好。

高雄師大教育系教授、台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長楊瑞珠形容:「教養孩子是父母的一場自我發現之旅。」假如父母沒有機會自我覺察,十之八九會用傳統的管教方式,打罵小孩、專制而不民主。

幫助孩子培養不完美的勇氣

父母要先覺察自己,改掉用負面眼光,挑剔孩子的習慣。如果爸媽沒有真心接納、欣賞孩子,潛意識不相信他的能力,光是嘴巴上說對他有信心,是騙不了小孩的。

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認證資深導師姚以婷指出,有些家長誤以為阿德勒或是正向教養,就是改變和孩子說話的方式,骨子裡還是想控制小孩,這其實是假溫和、假尊重。想要培養獨立、負責的孩子,爸媽必須學習不要將個人的欲望、期望以及壓力,強加在孩子身上。

每個人都有不足的地方,沒有人是完美的,即使孩子如果有任何缺失或不足,也不必因此被羞辱或感到自卑。尊重和鼓勵能讓孩子有信心,接受他現在的樣子;即便不完美、不被他人接納,也能夠接納自己。

而家長是否有這樣的心態,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完整的接納自己,探索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呢?姚以婷說,很多大人並沒有這樣的成長歷程,但透過養育小孩,父母等於重新改造自己,讓自己變得更成熟,並且幫助孩子。

更多的內容,歡迎參考【未來Family】。我是德齡,謝謝你的收聽,我們下周見。


(片頭音樂來源:六條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