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未來Family | 未來Family
聲音課程 16小時58分6秒 共 10 集

大家好,我是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的德齡,每周五在【1號課堂】,和你分享家長最關心的熱門話題。

常聽到爸媽讚美孩子:「哇,你好棒!」想藉由稱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這個方法看似有效,但問題在於,長期下來,孩子可能為了獲得稱讚或尋求他人的肯定,而習慣討好和依賴別人。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讚美」是對孩子成就的肯定,而「鼓勵」則是對孩子所付出的努力的肯定。相較於讚美,鼓勵才能培養出有歸屬感、有能力、有價值感、有勇氣的孩子,並且幫助孩子發展社會情懷。

阿德勒心理學主張,對孩子不要有太多的稱讚,而是要以鼓勵取代讚美。不過,主流的教育學派都告訴我們,讚美能培養自信、對孩子要正向教育……阿德勒的主張,無疑是顛覆大家對教養方式的認知。

你是否也好奇,稱讚或鼓勵有什麼差別?家長該怎麼分辨?由阿德勒心理學發展出來的五種鼓勵方式,又該如何運用在與孩子的相處上呢?今天節目我想和你談談,該怎麼藉由鼓勵,培養孩子的自信、自動與自覺。

如果孩子做任何事,只是想得到別人的讚美,而不是因為有貢獻、或是認為應該這麼做,那麼他們就學不會從外在控制發展到內在控制,也學不會自我負責。

 「稱讚」無法發展孩子的內在動機

親子教育專家何翩翩發現,很多大人會過度讚美孩子。曾經有一位小班新生畫完一幅畫,興高采烈拿給老師看,但因為沒有獲得老師的稱讚,他就失望的說:「老師你沒有說我好棒。」原來,他在家裡無論做任何一點小事,家長都會大力稱讚,過度渲染孩子本來就該做的事。

何翩翩指出,當讚美成為孩子做事的動機,只要沒人稱讚或大人不在場,他們就會失去動力,不想做原本該做的事。這時爸媽應該強調的是,孩子完成工作之後內心所獲得的成就感,例如:倒水的時候,肯定孩子一滴水都沒有流出來,或是剪紙時剪在線上,沒有剪歪;而不是讚美他「你好棒喔,水都沒有流出來。」或者「你好厲害喔,剪紙剪得好漂亮。」

你發現了嗎?鼓勵強調的是孩子自身的努力,而讚美則常常只將重點放在結果,以及好棒、好厲害、好乖……這一類大人的期待上。

比較兩者的差異,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認證資深導師姚以婷認為,稱讚是上對下的關係,稱讚者位於較高的地位。例如:「你真是好孩子,達成媽媽的期望。」這一類的讚美,容易養成孩子察言觀色的性格。而鼓勵則是平等的關係,協助孩子獨立自主,例如:「你的成果都是你自己得來的,你真的很努力」。

 「稱讚」讓孩子不願接受挑戰

研究阿德勒的心理學家德瑞克斯(Rudolf Dreikurs)說:「孩子需要鼓勵,如同植物需要水。不幸的是,那些最需要鼓勵的孩子,卻很少獲得鼓勵。」

姚以婷說,當小孩考100分時,稱讚很容易;但如果考不及格、孩子挫折的時候,更是需要大人的鼓勵。這個時候爸媽可以說:「我看到你這些日子的努力,我相信接下來你一定會進步。」無論成敗都可以加以鼓勵,肯定孩子的努力與付出。

由於稱讚只看重成果,孩子可能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曾經有個小女生參加資賦優異的全國數學比賽,成績名列前茅,但她卻跟媽媽說:「我的成績已經夠好了,我不要再比了。」因為擔心會失敗,她寧可放棄繼續挑戰。

鼓勵雖然重要,但要注意的是,附帶要求或隱藏操控的鼓勵,並不算鼓勵,這會讓孩子感到氣餒。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講師吳怡儂舉例,如果媽媽跟孩子說:「我注意到你主動增加練琴時間,節奏和旋律都進步很多。」具體的指出孩子的努力與進步,孩子會覺得被鼓勵。但如果接著說:「如果你可以再多彈3遍,媽媽會很高興。」這句話會讓孩子感覺到大人意圖控制、附帶條件和標準,這就失去了鼓勵的效果。

五種鼓勵的語法

台北市立大學幼教系副教授張英熙所寫的《看見孩子的亮點》,書中介紹了由阿德勒心理學發展出來的五種鼓勵方法,如果你想藉由鼓勵,培養孩子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孩子的內在控制,不妨試試這些方式。這五種方法分別是:肯定特質與努力、指出貢獻與感謝、看重努力與進步、對孩子有信心、表達接納與認可。

1.    肯定特質與能力

爸媽要觀察、發掘孩子正面的特質和能力,並且說出來,讓孩子知道你看到「他的好」。經過爸媽的具體描述,孩子會因此相信自己確實有這些特質或能力,並建立起自我概念。你可以這麼說:「你是個有愛心又大方的孩子,願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你的玩具,讓別人也玩得很開心。」

2.指出貢獻與感謝

指出孩子行為的貢獻並向他道謝,這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是有能力、有用的人,在團體中獲得歸屬感。你可以這麼說:「謝謝你在媽媽煮晚餐的時候陪妹妹玩,這樣妹妹就不會到廚房來找媽媽,我可以很快煮好晚餐。」

3.看重努力與進步

大人注意到孩子的用心及努力,強調過程勝於結果,就算沒有達到理想,仍然值得鼓勵;孩子也會明白努力的價值,不會只從結果成敗來評斷自己。你可以用「我發現你進步了」做為開場白,再描述孩子具體的進步,例如:「我發現你進步了,寫字愈來愈整齊了。」

4.對孩孩子有信心

大人對孩子有信心,能夠讓孩子更相信自己、勇於面對新挑戰。信心並非無中生,有最好有客觀證據的支持,孩子才會相信。例如可以這麼說:「這個故事你已經練習很多次了,我相信明天你上台時,一定可以把故事講得很好。我對你有信心,你可以的!」

5.表達接納與認可

大人如果能試著從孩子的立場,感受孩子的行為、表現、情緒等等,孩子會覺得被接納。這一類的鼓勵,對孩子傳達了「你現在這樣很好」,和「我接受你的任何反應」的訊息,孩子會學到,無論感到快樂、難過或生氣,都能接納現在的自己。這種鼓勵方式,包括:「你很興奮的拿著你的畫,跑來想跟我分享,你一定很滿意你的作品囉。」,或是「我知道玩具被小明搶走你一定很生氣,沒關係,我們來想想該怎麼和他溝通,把玩具拿回來。」

張英熙建議,家長可以配合不同情境,從五種鼓勵方式中挑選最適合的句型,熟練後再轉換或增加其他方式。

更多內容,歡迎參考【未來Family】。我是德齡,謝謝你的收聽,我們下周見。


(片頭音樂來源:六條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