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未來Family | 未來Family
聲音課程 16小時58分6秒 共 10 集

大家好,我是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的德齡,每周五在【1號課堂】,和你分享家長最關心的熱門話題。

 

學習第二語言,是不是越早越好呢?美國小兒神經科醫生褚簡寧(Harry Chugani)指出,出生到10歲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機。多項研究也證實,大腦對語音、語法的區辨的確有敏感期,愈早學第二語言,因為學起來相對簡單,投資報酬率也愈高。

 

不過,台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盧雯月提醒,美國語言教學研究者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於1987年曾提出「情感濾網」假說,說明學好第二語言的要件,是減少對語言學習的焦慮。因此,幼兒階段學英語的重點,應是促發主動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台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學系助理教授陳湄涵表示:「父母面對孩子的英語學習,可以先看看自己能夠給予什麼?周遭環境又有哪些資源?」。

 

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嚴愛群強調,要有「對的老師」和「對的學習環境」,才能有好的英語學習。因為「對的老師」能夠了解學生的需要、設計適合孩子的教學內容與活動,透過搭建地基和鷹架,塑造出「對的學習環境」,孩子的英語能力才能上得去。

 

從父母做起,營造適合的學習環境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從小養出英語力,但只能選擇花錢把孩子送去教英語的幼兒園嗎?其實父母可以是孩子最好的學習夥伴,陪伴孩子一起學習的效果更好,包括帶小孩到圖書館或書店聽英語故事、參加坊間的親子英語課程,同時自己在家試著操作看看。

 

Michelle老師的英語故事天堂」的創辦人Michelle老師,有多年豐富的幼兒英語教學經驗,很多爸媽在她的課堂上會陪著孩子一起聽、做、學。她認為,小孩出生後就可以開始接觸英語,父母能夠輕鬆做的就是唸故事給孩子聽。

 

「如果我們要養出對英語是有自信的孩子,首先要把自己學了78年或10年以上的英文拿出來用。」這是Michelle老師經常與父母溝通的觀念,因為孩子會深受父母的影響。父母的「做」與「不做」,都會變成孩子的行為標準。所以如果父母本身對於英語學習有障礙,就要有自覺的去突破,並讓孩子看到這樣的改變。

 

「不管幾歲開始,英語的啟蒙很重要,」經營「Rebeccas Story Garden」的Rebecca老師談到,為了讓小孩覺得英語是有趣的,她通常會選用操作書,增加孩子上課的參與感;也經常將氣球傘使用在延伸活動中,結合玩樂與學習;甚至走出教室,到大草地上奔跑,玩復活節彩蛋尋寶遊戲。

 

坊間的親子英語課程,針對不同年齡的小孩進行規劃,父母也能一起共讀共學。以「Michelle老師的英語故事天堂」為例,從23歲的遊戲團體、35歲的自然發音課程(Phonics)到46歲的閱讀與STEAM教學。每週上課12次、每次1~2小時,以故事繪本為主軸,結合發音、歌曲、美勞手作、表演、科學實驗等活動,透過五感學習英語,不會刻意做翻譯或解析。

 

值得注意的是,爸媽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Michelle老師舉了一個例子,當老師對著一個4歲孩子說:「You did a great job today...So are you coming again tomorrow?」(你今天很棒,明天還會再來?)孩子看著老師,很靦腆的說「Yes.」(會。)結果家長在旁邊發出「嗤」一聲,問道:「老師講什麼,你聽得懂嗎?你告訴我老師說什麼?」其實,就算孩子無法逐字正確翻譯,也不代表他聽不懂。

 

「每個家長都對孩子有所期待,可是要知道正確的方法,才能實現。」Michelle老師建議,爸媽只要每天花20分鐘將自己調整到「英語模式」,在這段時間「盡自己所能」都用英語與孩子互動,閒聊、說故事或玩遊戲,讓英語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相信孩子很快就會有「英語的耳朵」,也會效法父母開始使用這個語言。

 

連續五週,我們為你整理出幼兒英語學習的竅門與方法,更多相關內容,歡迎參考【未來Family】。我是德齡,謝謝你的收聽,我們下周見。

 

 

(片頭音樂來源:六條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