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未來Family | 未來Family
聲音課程 16小時58分6秒 共 10 集

大家好,我是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的德齡,每周五在【1號課堂】,和你分享家長最關心的熱門話題。

 

社會智能,又稱情緒智能(Social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EI),指的是一個人調整、控制自己思想、情緒及行為的能力。研究顯示,社會與情緒教育有助於提升學業成績、社交或工作表現,是未來人才的重要競爭力,也是生活在複雜多變的現代社會,必備的基本技能。

 

然而,社會/情緒教育雖然這麼重要,但在教養中卻經常被忽略。如果說情緒力是學習力的基石,也是一生的無形資產,代表未來的競爭力,那麼,抽象的社會/情緒素養該怎麼教?如何學呢?

 

學校是最佳的學習場所

 

其實,社會/情緒教育不只要在家庭落實,學校更是最佳的學習場所。108課綱強調「自發、互動、共好」的精神,提供了一個新契機,幫助孩子學習從自發--專注自己、互動--關懷別人,到共好--理解世界。

 

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副秘書長暨研發部部長陳慧慈表示,目前的學校教育仍以學業取向為主,但無論是為了提升學業表現或是推動品格、性平、反毒、反霸凌等教育專案,如果沒有納入社會/情緒學習,多半會以失敗收場,因為偏差行為都是情緒沒有出口,長久累積下來的惡果。

 

那麼,抽象的社會與情緒素養該怎麼教呢?一般做法,可以是結合既有的班級經營,將社會情緒教育融入學科課程或團體活動,例如說故事、分組討論、玩桌遊、戲劇表演等,透過創造情境或提供任務,增加孩子互動的機會。也可以納入學校課程計畫,單獨列為一門課,更有系統和完整的呈現課程內涵,例如芯福里在全台灣一百多所小學,開設免費EQ課程,上過課的孩子,至今已高達數十萬人。

 

因應新課綱上路,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率先於去年展開「情緒/社會智能觀察紀錄」的試辦計畫。從15所國中小,擴大到108學年度的31所國中小,包含「個人內在技巧」、「人際之間技巧」、「壓力管理」、「適應力」以及「一般心情」等五大觀察面向,希望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自我領導與統御的能力。

 

情緒力是學習力基石

 

「做情緒/社會智能的觀察,有機會看到孩子多方面的能力。」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危芷芬指出,引導孩子想像未來的生活,讓專業學習與情緒教育平衡發展,形成好的循環,希望孩子不要將青春消耗在情緒的困擾裡,而是更專注培養自己的興趣及專長。

 

危芷芬強調,一個永續經營的人生,需要有挑戰性的工作、良好的人際關係及助人的快樂,做到這三件事,即使遇到很多挫折,也能夠重新站起來。

 

以孩子的基準為起點,把握學習的機會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陳永儀表示,社會/情緒智能是先天與後天交互作用的結果,每個人的基準點會不一樣,應該跟自己比,而不是跟別人比。她建議父母,在考慮小孩是否需要幫助、增進EQ之前,應該先了解、接受自己小孩的狀態,以小孩的基準為起點,再思考是否需要調整,以及如何調整。

 

情緒與學習有一定的關係,陳永儀曾在半夜的大學校園裡,看見學生自願犧牲睡眠、練習跳舞,因為只要孩子有興趣,感到好奇、有挑戰性,就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更多情緒管理的方法,歡迎參考【未來Family】。我是德齡,謝謝你的收聽,我們下周見。

 

 

(片頭音樂來源:六條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