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未來Family | 未來Family
聲音課程 16小時58分6秒 共 10 集

大家好,我是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的德齡,每周五在【1號課堂】,和你分享家長最關心的熱門話題。

 

連續兩個禮拜,我們討論了孩子的寫作能力日漸低落,不只家長和老師需要特別留意,這個現象也引起許多文字工作者的注意,而他們又是如何看待,提出什麼解方呢?

 

知名作家張曼娟,不僅曾在大學教授古典小說、現代小說、現代散文等課程,更在2005年創辦「張曼娟小學堂」,帶領孩子們讀經、讀詩和寫作。 

 

然而,成立小學堂逾20年,張曼娟卻感受到孩子的寫作能力每況愈下。有些孩子是因為沒想法,不知道要寫什麼;有些孩子卻是即使有想法,也無法表達到位,心裡所想的和寫出來的內容落差極大。 

 

到小學堂上課的學生,有些寫作程度令人感到訝異。張曼娟說:「不少孩子對寫作毫無概念,不會使用標點符號,也不會分段,錯字連篇。」最初成立小學堂,是希望提升孩子進階寫作的能力,現在則是要帶領孩子,認識最基礎的寫作。 

 

提筆把字手寫出來 

 

張曼娟認為,孩子寫作能力衰退,大部分的原因是對文字感到陌生,連字都不太會寫。在小學堂裡,不只要幫孩子建立寫作能力,面對小三、小四的學生,老師還得不斷鼓勵孩子拿起筆寫中文。 

 

用手寫字不但能讓大腦活躍,有助於閱讀、思考以及記憶,還能讓學習者更專注在內容,了解字的結構及布局。張曼娟認為,孩子不能跳過手寫字的階段,尤其是中文字的學習,用手書寫有不可取代的必要性。 

 

張曼娟說:「很遺憾在談論寫字時,有一種聲音,認為孩子不會寫沒關係,可以用鍵盤取代。」她強調,如果因為孩子覺得寫中文很麻煩,就讓孩子提早接觸打字,只會更惡化兒童對於書寫的認識。小學堂會先鼓勵孩子寫字,接著就是閱讀。普遍來說,閱讀好的孩子,寫作的能力會比較好。 

 

小學堂鼓勵孩子閱讀經典,帶孩子念《三字經》、《弟子規》,但不是在不理解的狀態下背誦,而是把內容拆開,挑選出適合孩子年紀可以理解的情感,連結生活經驗一起解說,也讓孩子們看看,以前的人怎麼只用四句話,就把一句好長的話講完。 

 

接觸經典文學和閱讀其他書籍一樣,不需要有年齡限制。張曼娟建議,用好看好玩的橋梁書,讓遙遠的古書變成有趣的故事,賦予現代感的詮釋,孩子可以在輕鬆閱讀中親近經典,感受到經典文學的有趣。開啟興趣之後,就有機會閱讀更深的內容,提升語文能力,進而發揮在寫作上。 

 

從聽故事開始,讓孩子喜歡閱讀 

 

張曼娟觀察到,許多從小學英文的孩子,相較之下覺得中文非常困難,寧可讀英文也不要看中文書。張曼娟說:「如果從小沒讓孩子和中文緊密黏著,孩子一旦習慣使用英文,要回頭閱讀中文書,簡直是酷刑。」 

 

她認為:「以前看書是為了打發無聊,但現在和網路世界比起來,看書卻變成無聊的事。」如果現代父母沒有特地製造閱讀的氛圍,很難讓孩子主動去翻書。 

 

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長有意識的讓孩子盡早進入中文閱讀。張曼娟強調:「如果只是把書本丟給孩子,不會有任何效果,爸媽講故事絕對不能省。」這和播放光碟或故事機不一樣,親子共讀存在很深的情感依附,孩子因為喜歡和爸媽相處,也喜歡聽故事,會覺得閱讀是一件舒服、有趣的事。在幼兒期有了這樣的基礎,當孩子們大一點,通常也比較樂意閱讀,並開始主動閱讀。 

 

喜歡閱讀的孩子,通常有喜歡閱讀的父母,而且是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還持續的閱讀。張曼娟建議,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讀書、討論,除了深化讀到的內容,也提供孩子閱讀能量,讓孩子更有動力持續閱讀,引起語文學習的動機。 

 

如何從閱讀連結寫作 

 

有些孩子持續閱讀,寫作卻不見起色。張曼娟認為,問題出在沒有把閱讀和寫作結合,無法從閱讀中,找到增進寫作的方法。 

 

在小學堂裡,要讀詩詞、讀現代文學、讀古典文學,帶著孩子看看每一位作家的文章,在寫作領域中能成為什麼樣的老師。 

 

張曼娟是這樣對學生介紹五代詞人馮延巳:「他的品行不太好,但為什麼我們還是要讀他的詞呢?因為他開啟了以景寫情。詞中沒有提到痛苦,而是用『獨立小橋風滿袖』去寫相思、寫離愁。」 

 

接下來,她會進一步帶入學生可以理解的經驗。例如,一群小學時代的好友,本來約好一起去探望小學老師,卻因為時間敲不定,忙著忙著,直到最近才成行,卻赫然發現老師在半年前已因病過世。難過之餘,大家決定還是舉辦一次同學會,以追念老師。 

 

這時,可以直接形容內心情緒,例如:「大家都很悲傷」、「淚流滿面」,但也可以以景寫情,比方說:「那天出門還豔陽高照,但在路上卻開始烏雲密布,甚至下起了雨。雨滴打在玻璃窗上,就像我們的心情。在我們彼此講完心中對老師的思念和感謝之後,突然雨停了,彷彿是老師溫暖的看著我們,要我們勇敢走下去。」這樣的寫法,不用直接說出悲傷,四周景物會象徵出內心的情感。 

 

張曼娟指出,孩子寫作文時,經常會不斷抒發情感,卻很空洞,藉由向名家學習的方式,能引導孩子打通任、督二脈,在閱讀時更深入,更有樂趣,也學習到寫作的技巧和方法。 

 

害怕寫作?從句子開始練習

 

「寫作的痛苦愈早消除愈好。」張曼娟強調,如果到國中才開始惡補寫作,孩子會非常辛苦。但練習寫作,不該追求量,而是要確保寫作的質。小學堂一週四堂課中,有三堂是閱讀,只有一堂真的要提筆書寫。 

 

對於不喜歡寫作的孩子,光說到寫文章就害怕。如果一直出題目要孩子寫,只會讓孩子更反感,對增進寫作能力絲毫沒有幫助。 

 

張曼娟建議,可以從最基礎的句子出發,逐步建立孩子的寫作信心。 

 

小學堂裡曾有個國中生,連段落都寫不出來。於是,老師先讓他把所有題目都當成簡答題,只需要寫「喜不喜歡?為什麼?」。剛開始只要寫一個句子,漸漸延伸到段落,最後,就能寫完整篇文章。 

 

小學堂也經常讓孩子口說討論,例如「今年暑假最難忘的事」,帶孩子試著把故事說長一點。有孩子說去迪士尼最好玩,大家就順著孩子的回答繼續追問:「迪士尼可以玩什麼」、「什麼最好玩」、「有排隊嗎」、「下次還會想排嗎」,孩子愈說愈長,把想法從一個點串成一條線,進而到一個面,就能完整說出故事,而不再只是一個心情或感覺。 

 

小學堂裡也會用句子讓孩子們接龍,例如以「天上有雲」為題,可以這樣一句接著一句發想:「天上有白色的雲」、「我看到天上有白色的雲」、「我覺得天上白色的雲很像棉花糖」、「我覺得天上白色的雲很像棉花糖,好想拿來吃」,這樣一直不停的累加,直到延伸成一篇文章。 

 

更多增加孩子語文能力的方法,歡迎參考【未來Family】。我是德齡,謝謝你的收聽,我們下周見。

 

 

採訪撰文:陳培思

片頭音樂來源:六條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