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未來Family | 未來Family
聲音課程 16小時58分6秒 共 10 集

大家好,我是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的德齡,每周五在【1號課堂】,和你分享家長最關心的熱門話題。

 

提升孩子的寫作能力,有簡單的方法論嗎?上個星期,小學堂的張曼娟老師建議孩子「以經典為師,學習古人的寫作方法」,而出版超過40本暢銷童書,包括《少年讀史記》的知名作家張嘉驊則認為,首先要做「有效的閱讀」,引導孩子讀各類好書,甚至可以讀詩,不僅要願意讀,還得讀通、讀懂。 

 

張嘉驊說:「孩子把這些好文章吃進去之後,它們就會變成養分;寫作的時候,只要大人適當引導,它們就能發揮出來,成為孩子一生受用的創作能力。」

 

張嘉驊強調,作文教育應該是啟發孩子對生命的反芻、讓孩子表現對世界的熱愛。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能吸收生命中各種現象,在內心運作、思考之後,創作而出。會寫作的人,是有生命感懷的,不會活得沉悶,至於考試得高分等等,那只是附加價值而已。 

 

先有想法,再求做法;先求好,再求多 

 

張嘉驊建議,大人對於孩子的寫作不需要設限,所謂「文無定法」,文章是有很多種可能性的,「教作文不是教孩子『起承轉合』這種套路,而是陪著孩子去思考一篇文章的各種可能,讓孩子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也就是,先有想法,再求做法;先求好,再求多。

 

文學本科出身的張嘉驊,19歲就開始發表文學作品,獲獎無數。後來聚焦兒童文學,出版逾40種童書,包括《少年讀史記》等書,在兩岸都大受歡迎,數量已突破200萬冊。 

 

近十年來,因為太多人請益,張嘉驊也投入作文教學,並將教學心法集結成《作文攻頂》一書。

 

創作之路看似平順,張嘉驊卻說,自己小時候作文不好,因為當時的作文流行套框架,比較八股。一直到中學時代,他接觸了白先勇、余光中等名家作品,才覺得有所突破,他說:「那時我開始覺得,自己能駕馭文字了,後來我還開始讀詩、寫詩,立志成為詩人。」

 

從寫詩、寫散文到兒童文學,張嘉驊說,其實寫作是有能量機制的,「在我心中,有座寫作金字塔,最中間的核心是『詩性』,詩詞的「詩」;三個角則分別是『創意、故事、邏輯』。創意在上、故事與邏輯在兩旁。」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金字塔所呈現的是功能模式,實際上四個區塊會因為實際情況不同而有變化。比方說,在敘事性的文章中,「故事」的比重會多一點,而在議論文中,「邏輯」的分量當然比較高。

 

但「詩性」始終是核心。張嘉驊說,詩性就是人類的本質,是指人對生命中的各種經驗、事物的體驗和感悟,「其實,每個生命都是有詩性的,例如小朋友都會說的『太陽公公起床了』,就是很有詩性的一句話。只是因為工業文明與科技等因素,人的思考僵化了,心也就被蒙蔽了。」

 

從生活跟閱讀著手,找回詩性 

 

那該如何找回詩性、培養詩性呢?這可以從生活跟閱讀著手。在生活方面,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有意識的生活,用不一樣的眼光看眼前的一切。例如,看到花草,可以想像你跟花草說話;在咖啡廳看到好多桌子跟顧客,桌子就像田地,人在桌子旁聊天,就像在耕耘『話語的農作』……這些想法天馬行空,但又大致合理。」

 

張嘉驊說,詩性的三個重要特質,就是感覺、想像跟比喻。培養詩性,也能從這三個面向來切入。 

 

至於閱讀,要避免低效的、無效的閱讀。認知的層次有很多種,包括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鑑、創造等等,閱讀的量不一定要很多,但要能讀通、讀懂、有感受,才能轉化成自身的養分。 

 

張嘉驊建議大人,有機會讓孩子多讀各類好作品,甚至應該讀詩,因為詩是最精煉的語言藝術,是文學世界很好的入口。心中有了詩性,生命就不會太貧乏粗糙,在寫作路上,就有更多可能性。 

 

 更多增加孩子語文能力的方法,歡迎參考【未來Family】。我是德齡,謝謝你的收聽,我們下周見。

 

 

採訪撰文:黃啟菱

片頭音樂來源:六條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