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的德齡,每周五在【1號課堂】,和你分享家長最關心的熱門話題。
小學階段,多數家長仍把公立學校,列為選校時的第一選項。究竟公立小學該怎麼選?專家建議,不妨做一張評估表,以「校長、老師、軟硬體、整體環境、社團、未來方向」這六大指標,為考慮中的學校評分,最後再考量孩子的感受、接送交通時間等關鍵因素,以上述條件做出決定。
台北市國語實驗國小校長林玫伶觀察,台灣的公立學校是學區制,但有不少家長覺得自己有接送能力、遷徙自由,想要幫孩子選學校。綜觀家長選校的原因,有些是家長怕學校風氣不好、管理鬆散,影響孩子的品德、甚至安全;也有家長為了追求卓越,希望孩子去機會更多、更有競爭氛圍的教育環境。
學校好壞沒有絕對值,只有比較值
林玫伶直言,多數人是很「世俗」的選明星學校,然而,傳統名校的認定,其實還滿功利取向的,只是代表這個學區的家長們社經條件好,但未必適合每個人。她建議,在做決定時,大人不要「迷信」,也別只顧自己喜歡,而是要多方考量,並將孩子的意見與感受也納入評估。
曾獲Super教師、特殊優良教師的台北市雙蓮國小教師郭俊成說:「如果你問我『某某學校到底好不好』,我的回答通常是『讀了才知道』。」這其中的道理,就如同《阿甘正傳》所言,人生像盒巧克力,我們永遠不知道會吃到什麼口味。畢竟在現行制度中,即便大人費心為孩子選學校,也沒辦法選老師。
郭俊成強調,學校的好壞沒有絕對值,只有比較值,重點是要適合自家孩子。他建議,想為孩子選校的家長,不妨運用「學校優勢評估表」來評估,至於各評估項目的評分方式,則可以依循以下兩大方法。
評估法則1. 親身感受
首先,親子共同實際探訪,並用心觀察。林玫伶說:「孩子的感受是很重要的!」家長可以利用放學後的校園開放時間或假日,帶孩子去評估中的學校走一走。依她自己的經驗,通常立刻就能感覺到孩子喜不喜歡,即便孩子喜歡的是遊樂設施、造型洗手台…等等和學習較不相關的設備也沒關係,對校園感到熟悉親切,總是好事。
趁著此時,家長也能四處觀察。其實,學校管理好不好是看得出來的。林玫伶舉例,若有某個角落堆積一大堆廢棄物,而且看起來放很久了,顯示學校可能「散散的」。另外,校內是否有大型工程施工、校外有沒有車流量大的馬路等等,也是家長可以關心的重點。
郭俊成補充,如果是平日的校園開放時間,還有機會看到社團活動,不妨留意學生的氣質、觀察彼此間的對話互動;校園硬體設備、環境布置等,也要觀察。
此外,學校附近的便利商店、補習班等學生常出現的據點,也要用心觀察、感受一番,從旁觀察,可以對學生狀況有基本掌握。
評估法則2. 多方打聽
「多方打聽」則是另一個重點。家長可以旁敲側擊,多方打聽「使用者經驗」,包括該校老師、畢業生、學生家長、附近的安親班、街坊鄰居、房屋仲介等等,都是可以打聽的對象。郭俊成表示,資深的安親班老師通常頗為了解各學校老師的作風。
林玫伶則說,國中學校數量比小學少,通常一個國中會有來自好幾所小學的學生,也就是說,國中端的老師最容易感受到每所小學培養出來的孩子,各有什麼不同特質,容易有橫向的比較,因此,國中老師也是不錯的消息來源。
至於網路訊息,包括學校網頁、教師網頁等,都可參考。通常逛一逛,就能掌握學校的發展重點、未來願景,也可以查一查該校近期新聞。
郭俊成說,現在區域型的網路社群非常多,裡面常有人討論學校,通常只要提問或搜尋「某某區哪一所學校比較好?」,或是「某某學校好不好?老師怎麼樣?」等,就可以得到相關資訊。
離家近最好,交通時間別超過半小時
如果各校看起來差異不大,林玫伶建議,要選離家最近的學校,萬一真要跑遠些,交通時間也別超過半個小時。目前多數學校規定八點就要到校,孩子的睡眠、吃早餐的狀況等等,都要評估進去。林玫伶說:「畢竟小學有6年,一年上課200天,來回接送,需要耗費多少的時間跟精力?」
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劉政宏則建議,家長可以放寬心。他直言,他傾向只掌握大方向、選離家近的學校。因為學校對孩子的好壞影響,真的很難事前評估,入學後如果遇到問題,再陪著孩子一起調適、適應,萬一真的無法解決,再考慮轉換環境。
選錯校或遇到不合的老師,3步驟應對
不過,當你煞費苦心為孩子選學校,但實際就讀後,才發現不適合自家孩子,該怎麼辦呢?Super教師郭俊成提出以下做法。
Step1. 釐清問題
郭俊成觀察,親師之間常見的問題,包括以下四種:
溝通管道不良,而這常是傳達方式造成誤會,畢竟聯絡簿或LINE中的文字,是沒有溫度跟表情的。
認為老師班級經營不佳。例如老師對孩子使用的溝通方式、用字遣詞、獎懲方式等等有問題。
認為老師專業能力不足。通常家長教育程度較高,例如本身是博士、教授、醫生、老師等,會比較在意,或家長自有一套與老師不盡相同的教育理念。
同儕相處不睦。衝突不斷,甚至出現霸凌等問題,而且無法改善。
Step2. 積極溝通、自我調整
若想試著解決問題,最好跟老師約時間,當面溝通。關於問題1跟問題2,郭俊成建議,用尊重、誠懇、請教的態度,深入了解老師的班級經營與教育理念。至於問題3,如果家長有時間,可以考慮自己教孩子,進行「補救」;如果沒時間,也可以請家教、送安親班或補習班、留課後班等等,家長可以依經濟狀況考量。
而問題4,最好透過老師媒介,充分了解事件始末,解開孩子之間的心結,讓孩子認識彼此的父母,也讓霸凌者知道受害者的父母關心此事,孩子有父母當靠山。
Step3. 轉換環境
經過充分溝通或自我調整之後,如果還是覺得問題無法解決,也可快刀斬亂麻,轉換環境。但郭俊成提醒,家長一定要跟孩子好好溝通,讓孩子知道『我們努力過、也試著改善,但沒有好結果,才會轉學』,並不是說轉就轉,以免孩子認為以後如果再有問題,轉學就好。
更多選校的原則和方法,歡迎參考【未來Family】。我是德齡,謝謝你的收聽,我們下周見。
採訪撰文:黃啟菱
片頭音樂來源:六條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