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未來Family | 未來Family
聲音課程 16小時58分6秒 共 10 集

大家好,我是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的德齡,每周五在【1號課堂】,和你分享家長最關心的熱門話題。 

 

你的孩子是否曾經一上學不時喊著頭痛、肚子痛?其實這未必是身體問題,而是學習動機缺乏、累積太多的不安和壓力 

 

動機是一種驅動力,當孩子覺得學習有趣、有意義、是自己要的,就會源源不斷想去嘗試。這也正是新課綱要談「自發」的原因。 

 

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各種學習理論歸納出同樣的道理就是擁有學習的自主權,是最關鍵的環節。 

 

研究指出,能自動自發學習的孩子,成績普遍比較好,學習時比較有效率、能舉一反三,記憶力也比較好如果孩子在某一門學科有成就感,在其他學科也可能表現較優異,甚至,學習動機高的孩子,比較不會因為壓力大而抱怨頭痛或肚子痛,因為大腦的動機系統啟動時,會分泌神經傳導物質,安撫受壓系統。 

 

這是關於動機的研究,但理論之外,實如何?《未來Family》進行了一項「田野調查」,採訪超過30位有高學習動機的學生,彙整出五個觸發學習動機的關鍵因素這五個因素分別是: 

 

1. 有趣 

 

所有的知識,都會跟學習時的感覺一起儲存在記憶裡,自己喜歡的內容特別記得住。 

 

基隆安樂高中三年級的陳懷璞,從小就愛到海邊玩,小二的時候第一次跟叔叔去釣魚,從此迷上海洋與魚類,熱衷研究相關議題,日前還以「魚能發電」專案在國際獲獎,保送台大電機。 

 

他說,自己愛學習研究,「追著知識跑、而不是被知識追著跑」的原因,其實很單純,就是因為有趣。 

 

2. 有成就感 

 

高雄福山國中三年級的蘇宥心認為,學習動機和成就感有很大的關係,她說:「即使對某一科不感興趣,但只要考得好,就會覺得『我做得到』,願意再投入時間學習。」 

 

而這並不侷限於傳統學科。基隆深美國小六年級的吳庭萱,曾與同學從無到有、一起創作出一齣皮影戲,表示「每個過程都有小小的成就感,就能激勵自己再做下去。」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李宜玫建議,大人要創造機會,讓孩子有成就感。 

 

3. 有未來性 

 

新北市桃子腳國中的葉沐晨坦言,自己升上國中後,數學和自然成績不是超好,大約只有中上,但他說:「我相信只要好好學習,未來人生會有選擇。」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陳學志說,這就是「未來時間觀」,對未來愈有憧憬的孩子,愈容易有學習動機。 

 

4. 自主的 

 

台北市成功高中一年級的楊森瑜,最近著迷研究汽車模型的引擎構造,思考著如何才能降低車子的油耗、提高速度,還將這個主題變成自主學習的方案,他說:「自主學習最處是,不是老師叫我做什麼,而是做我自己想做的。」 

 

新店高中謝宜軒最近也在研究「悲劇」,從中延伸閱讀許多中西名著。她認為,比起傳統學科,自己選的學習主題就是比較有動力。 

 

心理師楊文麗強調,大人對學習的定義要再擴大,不只是學科知識,而是包括人文的、科學的、甚至生活的。 

 

5. 挑戰 

 

新北市三重商工汽車科高三生宋睿彬,多次在全國技能競賽中獲獎。他並非典型的「好學生」,但願意付出時間、不斷苦練技巧,就是希望挑戰自己。 

 

根據腦科學研究,完成挑戰的成就感,會刺激腦部分泌快感物質多巴胺,有效引導出學習動機。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2030未來教育與技能中提出「學習羅盤」概念也就是面對複雜世界的挑戰,所謂學習,是激發與引導學生在未知情境下自我導航,找到方向與學習意義,並承擔責任,創造新價值、處理衝突並能與夥伴共創更好的未來。 

 

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洪詠善指出,未來世界如果茫茫大海,航向大海的掌舵者就是孩子本人,爸媽、老師無法替代。而大人們也要學習如何讓孩子掌握羅盤,為學習找方向、尋方法,並且承擔責任。 

 

更多培養學習動機的方法,歡迎參考【未來Family】。我是德齡,謝謝你的收聽,我們下周見。  

 

 

採訪撰文黃啟菱 

片頭音樂來源:六條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