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未來Family | 未來Family
聲音課程 16小時58分6秒 共 10 集

大家好,我是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的德齡,每周五在【1號課堂】,和你分享家長最關心的熱門話題。 

 

課業壓力,向來是孩子最主要的煩惱來源,若處理不當,隨之衍生的自我貶抑感、自我裹足感,對正向性格的發展,傷害甚大。解決的方法之一,就是父母的恰當陪伴、適時引導。唯有真心信任孩子,才能培養孩子的樂觀與自信。

 

哈佛大學曾針對上萬名的國、高中生進行研究調查,結果有八成的受訪者覺得,比起「快樂」或「善良」,父母還是認為孩子「成績好」比較重要。也就是說,父母平時的言行,很容易傳達「你的價值,建立在你的成績上」這類型的訊息,這對孩子的心性發展並非好事。

 

孩子面臨課業壓力的時候,大人該怎麼做、怎麼說,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又協助孩子內在的正向發展呢?《未來Family》採訪相關專家,針對三種類型的孩子彙整出重要原則。

 

如果孩子成績好...

Don’ts:過度在意分數,讓孩子更患得患失

Dos:重視孩子的感受,引導孩子培養興趣、抒發壓力

 

功課好的孩子容易得失心重,親職作家彭菊仙從前就是如此。她回想:「當時我只允許自己第一名,掉到第二就無法接受,還曾跑到第一名面前嗆聲說:『我下次會搶回來!』考上北一女後,我就很慘,陷入憂鬱,一蹶不振。」幸好彭菊仙很喜歡彈鋼琴,後來她每個週末都狂彈3小時,抒發壓力,讓心情好一點。慢慢也才想通,學習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分數。

 

彭菊仙的三個孩子成績都中上,她觀察,這類孩子常面臨「不夠頂尖的壓力」,也容易有失落感。她的做法是,鼓勵孩子培養興趣,讓孩子除了分數外,還有其他成就感來源,也能紓壓。

 

孩子求好心切,有時是天生個性,有時則受父母態度影響。彭菊仙直言,很多「分數魔人」,背後都有走火入魔的大人,「只要沒滿分,大人立刻檢討、立刻給資源,小孩知道父母的期望值在哪兒,害怕面對父母這一關,就容易自我要求過度。」

 

如果孩子成績普普...

Don’ts:急著做「上對下」的要求,甚至做出簡略錯誤的歸因

Dos:陪著孩子找學習策略,擴大對成功的定義

面對成績中等的孩子,大人常有「再加把勁,就會更好」的心態,用上對下的態度幫孩子「糾出問題」,試圖解決。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李宜玫觀察,大人常會用「努力」或「能力」,為孩子的課業現況做「歸因」,然而這是有風險的。因為孩子若是努力了,結果卻仍不如預期,可能會開始懷疑自己;如果是歸因在個人能力層面,也可能讓孩子覺得「我就是不行」、「我就是笨」。

 

比較好的做法,是別做這類簡略的歸因,先聽聽孩子自己怎麼想,必要時,再出手協助孩子找「學習策略」。彭菊仙舉例,現在大考的題型很強調跨領域、跨章節的生活化應用,對很多成績中等的孩子來說,並不容易,此時就需要陪孩子學習審題、統整思考、靈活應變等等。又或者,孩子看課本就是記不得,但自己做過心智圖或筆記摘要後,就記得了,這都是學習策略的優化。

 

有些孩子會靠小聰明度過一些關卡,但李宜玫提醒,孩子也容易因而產生誤解,「畢竟學習是長期的累積,如此習慣持續下去,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例如學習狀況愈來愈差,甚至逃學。」大人要多跟孩子聊聊,找到學習的意義。彭菊仙說,比較可行的做法是「擴大成功的定義」,別只聚焦在成績,孩子有更多成功經驗,就更容易樂觀自信。

 

如果孩子成績不好... .

Don’ts:一直強調「勤能補拙」,讓孩子容易自我貶抑

Dos:看到孩子優勢能力的價值,創造逆轉勝的舞台

 

彭菊仙觀察,成績長期吊車尾的孩子,通常是沒有學習動機、也沒有學習能力的。

 

李宜玫說,「勤能補拙」其實是種負向觀點,一直要求孩子更認真、更勤快,一直反覆練習、補救教學等等,有時可能讓孩子更確定「我不是這塊料」,其實也是種對自我的貶抑。

 

李宜玫建議,大人應該把焦點放在孩子的好,看到孩子優勢能力的價值,畢竟在成人世界中,都已經是team work了,大家會互補,我們又為何要求孩子得十項全能呢?

 

彭菊仙回想,她曾認識一位孩子,成績一直很差,但喜歡動手做、也不吝服務他人,包括餵小baby吃飯、洗碗、擦桌子等事,她都滿上手的,於是她便鼓勵這孩子讀護理科。

 

她笑著說:「進護理科後,這孩子在實習課拿到高分,第一次覺得『我還不錯耶!』,開始對自己有信心,如今已經是某大醫院副護理長了。」

 

彭菊仙強調,如果大人能打破「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為孩子創造舞台,孩子還是有逆轉勝的機會。

 

 

更多培養樂觀心態的方法,歡迎參考【未來Family】。我是德齡,謝謝你的收聽,我們下周見。 

 


採訪撰文:黃啟菱

片頭音樂來源:六條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