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周震宇 | HBR管理錦囊
聲音課程 16小時16分32秒 共 10 集

各位聽眾好,我是這個單元的轉述師周震宇,今天跟大家談的主題是「用七個問題,檢視企業的資料競爭力」,內容摘自2020年1月號《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的封面故事。

 

1月封面.jpg


很多高階主管和投資人對於客戶資料都有太過樂觀的期待,他們都想像,可以善用顧客資料來取得競爭優勢。他們認為,擁有的顧客愈多,蒐集到的資料也就愈多,而運用機器學習工具及人工智慧分析這些資料之後,就能提供更好的產品及服務,吸引更多顧客。然後,就可以繼續收集更多資料,做更多的分析及應用,最終把競爭對手邊緣化。

 

不過,這種想像通常是錯誤的。即便顧客的資料確實能協助你建立競爭力,但如果沒有善加運用,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過分高估了資料帶來的優勢。

 

為了確定資料學習能帶來更多競爭優勢,企業可以用下列七個問題來自我檢視:

 

第一:與產品原有的價值相比,顧客資料能創造多少附加價值?

資料帶來的附加價值愈高,愈有可能創造持久的競爭優勢。

 

第二:資料的邊際價值,遞減速度有多快?

邊際價值遞減的速度愈慢,企業所創造的市場障礙就愈強大。

 

第三:使用者資料是否會很快就過時?

如果資料的時效性太短,那麼在其他所有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競爭對手會比較容易進入市場,因為它不必花太多時間,就能追趕上現有企業多年來從資料學習到的知識。

 

第四:資料是不是專屬的?也就是說,這些資料是否無法從其他來源購買、不容易複製?

擁有獨特且無可取代的顧客資料,對於設立具有防禦力的市場障礙是很重要的。

 

第五:要以顧客資料為基礎來改善產品,困難度有多高?

即使那些資料是獨一無二的,而且能產生實際的應用,但如果競爭對手就算沒有類似資料,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改善目的,那麼你擁有的這些資料價值就不高,也很難運用資料建立長久的競爭優勢。

 

第六:來自單一使用者的資料,只能為這名使用者改善產品體驗,還是也能將相關經驗應用在其他使用者身上?

當來自單一使用者的資料可以為其他使用者改善這這個產品或服務,就可以創造網路效應。

 

第七:從使用者資料取得的數據或應用,整合到產品的速度有多快?

將使用者資料和數據整合到產品的過程,也就是學習週期。產品學習的週期越短,競爭者追趕的困難度就越高,尤其如果能在短時間內進行多個產品改良,對手就越難追趕。

 

在未來幾十年內,運用顧客資料來改善產品,將是維持競爭力的先決條件,企業唯有清楚掌握自己資料的特性,才能建立真正的優勢。

 

以上摘自《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主題為「用七個問題,檢視企業的資料競爭力」。這七大問題分別是:第一,顧客資料能創造多少附加價值;第二,資料的邊際價值遞減速度有多快;第三,使用者資料是否很快就過時;第四,資料是不是專屬的;第五,要以顧客資料為基礎來改善產品,有多困難;第六,來自單一使用者的資料,有助於為其他使用者改善產品嗎;第七,從使用者資料取得的數據或應用,整合到產品裡的速度有多快。

 

用這七個問題,就可檢視自家企業的資料是否有持續的競爭力。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閱讀《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謝謝您的收聽,我們下周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