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聽眾好,我是這個單元的轉述師周震宇。今天跟大家談的主題是「如何帶領你的團隊進行正念練習」,內容摘自《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證據顯示,正念Mindfulness,或稱作靜觀,也就是專注當下,有助於降低壓力與焦慮,還可提升復原力、思考判斷、工作滿足感,以及改善專注力和領導彈性。
獨自進行正念練習的人,會變得更能自我察覺、較不會任意評斷別人。而同樣的,如果團隊進行正念練習,可以提升團隊成員的共同感和歸屬感,對於團隊的目標、任務、角色、互動情形與結構,也會有更明確的認知。這類團體在面對危機的時候會更有安全感,比較不會出現團隊衝突。
研究也顯示,對於個人與團隊在工作上的發展,團隊正念的效果勝過獨自進行正念練習。無論是個人,或是團隊的正念練習,都可以藉由下面三個方法來加強,這三個方法是:接受(allowing)、探究(inquiry)與後設察覺(meta-awareness)。
首先是「接受」
「接受」,是指面對,並坦然接受當下現實,以坦誠和同理心處理所有情形。
接受事物的現況,不等於不做任何回應或改變;相反的,重點是別投入過多精力試圖改變現狀,或想找出罪魁禍首。也就是說,要避免討論「如果當初不是這麼決定,事情就不會如此」,而是要將重點放在「接下來該如何解決問題」。
除了接受當下現實,同時也要接納團隊成員的個人經歷,而不只是他們的專業資歷。鼓勵團隊成員彼此分享更多私人資訊,當他們知道同事重視「個人」甚於「專業技能」,就能培養對彼此的同理心。
例如,團隊中的某個成員總是嫌其他同事不夠好,吹毛求疵的態度引發了其他成員的不滿。經過一番懇談之後團隊才了解,會對同事這麼嚴苛,是因為他對自己設下極高的標準,而自己也承受了過大的壓力。了解了原因之後,他終於放寬心,不再為難自己。而另一個意料之外的好處是,其他成員終於了解他並沒有敵意,也開始重視他的批判性觀點。
其次是「探究」
探究,是指在三個層次上抱持好奇心的能力,這三個層次包括:第一,各個團隊成員及他們的習慣和偏好;第二,團隊成員之間的互動情況;以及第三,你周遭的組織系統與社會系統。
為了滿足這種好奇心,團隊應該暫停、提問,並撥出時間來反思。開會時,團隊通常將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專案成果與目標,但光是這樣還不夠,他們的討論也必須納入「做法」,也就是探究團隊一起工作的各項流程。
此外,團隊也應該定期檢核,思考自身的互動情形、遇到的任何問題,以及可能的處理方式。
第三,是「後設察覺」
後設察覺,是從個人、團隊與整體層次的觀點,觀察與描述經驗的能力,而不是只侷限於個人經驗。你會注意到自己的觀點,以及團隊整體的觀點,而這全都包含在某種程度的系統整體察覺力中。也就是說,除了個人感受和組織目標,你也可以練習用不同視角,用更大的格局來觀察事物,這通常會帶來不同觀點。
想要帶領團隊進行正念練習,你或許可以試試看,利用簡短的時間,所有人排除雜念,以提升穩定性、察覺力與專注力。例如,在會議開始前先花一分鐘靜坐,此時每個人只要了解自身狀況、專注在當下,並做好準備要專心開會。
以上摘自《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主題為「如何帶領你的團隊進行正念練習」。方法包括:第一,接受;第二,探究;第三,後設察覺。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閱讀《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謝謝您的收聽,我們下周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