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周震宇 | HBR管理錦囊
聲音課程 16小時16分32秒 共 10 集

各位聽眾好,我是這個單元的轉述師周震宇,先跟大家拜個晚年,祝大家新年快樂。今天跟大家談的主題是「挑戰數位破壞者 」,內容摘自《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2月號的封面故事〈數位破壞浪潮,沒這麼可怕!〉。

186 cover.jpg
當今企業界的主流論述,就是來勢洶洶的數位破壞式創新。近幾年我們可以看到,Google、Facebook、亞馬遜等科技巨頭主導市場,獨角獸公司的數量不斷成長,這對老牌企業帶來了一個隱憂:不迎頭趕上,就只有死路一條。

不過,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看看更宏觀的情勢。

網際網路革命在1990年代中期展開,距今已經四分之一個世紀,變化之快襲捲全世界。但是過去三十年來,許多擁有成熟經營模式的產業,並沒有被那些挾帶顛覆式科技的競爭對手所取代。以《財星》500大企業在2020年的排行榜來說,有231家公司在1995年時就已存在,而且2020年時仍在在榜;在1995年之後成立,並在2020年有入榜的新興公司,只有17家。

當然,數位破壞的浪潮是真的,但也因為以下三個迷思而被誇大:
1.每個產業都受到威脅;
2.破壞迅速發生,而且持續加速;
3.既有公司難以調整適應。

以上述《財星》的排行榜來看,事實證明,數位破壞的影響力並非你想像的那麼完全負面且無法抵擋。

對抗科技破壞者的唯一方法,就是加入這場賽局並正面迎擊。除此之外,還可以使用另外四種有效的策略,不但讓既有業者可以在破壞浪潮中生存,還能持續繁榮發展。

以下為四個在數位破壞的浪潮下,你可以採行的策略:

第一、 「反擊」策略
這個策略很直接,既有業者可以成立新事業單位、進行收購,或加入合資事業,藉此正面迎擊破壞者。
採用這個策略的企業包括:英國航空推出類似廉價航空的服務並重整事業體,最後賣給易捷航空(EasyJet);《紐約時報》設立NYTimes.com。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面對電動車來勢洶洶,全球各主要車廠紛紛加速研發,進軍電動車領域。
不過,即使有這些零星的成功案例,但想要在數位破壞者打出的新市場裡和對方正面交鋒,非常容易失敗。比方說,微軟經過一番努力,依舊無法在搜尋領域和Google競爭,而通用汽車想要推出自己的共乘服務,與Uber競爭,最後也是徒勞無功。

第二、「加碼」策略
這個策略,是讓既有企業設法發揮既有的強項。
迪士尼就是最成功的案例。迪士尼在影音串流剛興起的時候明明就可以投入競爭,但是它沒有,反而依據自身在電影製作方面的強項,陸續買下皮克斯、漫威和盧卡斯影業,繼續創作賣座的電影。
迪士尼堅實的影片內容庫,讓它在面對Netflix這樣的新平台時有強大的談判力量,也使迪士尼更有主動權,能精心安排自家串流服務上市的時間表。
由此可見,受信任的品牌、和利害關係人維持的長期關係,以及全球營運範圍等競爭優勢,建立了市場的進入障礙,讓新進業者即使挾帶數位性破壞,也難以撼動它的領先地位。

第三、「緊縮」策略
這個策略是採取防守行動,一方面對新業者讓步,另一方面運用許多不同的戰術,來確保自己能夠存活。常見的戰術之一,就是透過合併和收購來鞏固市場地位。
例如,行動通訊基礎設備廠商--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在2006年買下阿爾卡特-朗訊,以抵擋華為在4G市場的迅速成長。
另一項戰術,是向政府和監理機關尋求幫助,對新進業者增加額外的限制。例如現今有許多銀行與中央銀行和政策制定機關聯手,對加密貨幣制定了許多嚴格規範。

第四、「轉戰」策略
這個策略就是轉向新機會。
例如,加拿大的傳媒集團湯森公司,在1990年代出售旗下的報紙事業,然後與路透社合併,轉而投資資訊服務。
另一個例子是富士軟片,它曾經是柯達的最大競爭對手,現在則是成功的醫療照護、造影和材料公司。
這兩家公司都從競爭者的威脅中發現新大陸,在新市場上重新運用既有能力的成功案例(湯森是資訊服務,富士則是化學)。

至於你的企業應該採用哪種方法?這個答案取決於你的環境。如果你擁有仍然受到市場重視的優勢,採行「加碼」策略可能會有好效果;如果數位化是你尚未準備好迎戰的威脅,那麼以「轉戰」策略開發新領域,可能才是明智的選擇。

無論如何,具有破壞潛力的科技公司,大部分最後都會與既有公司共存,例如出版業經過25年的數位化衝擊,紙本書仍然可以與網路媒體同時並存。

企業不須直接往前衝,而是應該從長計議,保持警覺,針對各種不同情境詳細規畫,主動積極,並找到最符合你公司需求與能力的調適策略。

以上摘自《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2月號封面故事「數位破壞浪潮,沒這麼可怕! 」。許多人都認為,數位破壞者會摧毀大部分的既有企業,但事實並非如此。產業轉型的步調非常緩慢,既有業者可以使用四種策略回應數位破壞浪潮,這四項策略分別是:反擊、緊縮、加碼以強化現有優勢,或是多角化發展以跨足新事業。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閱讀《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想學習更多管理學經典思維,請參考線上課程《跟著大師學管理》。  
 
謝謝您的收聽,我們下周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