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vatar
郭俊宏 | 35歲起,健康險買三種就好
聲音課程 2小時31分38秒 投資理財 22集

「用最少的錢,也能買對大保障」,大家好,我是你們保險理財的好朋友小郭老師。

 

未來自費項目多,你的健康險該如何補強。以下呢,都是小郭老師很常聽見的對話。

 

醫生對小如說:「之前用的藥已經沒有療效反應,接下來需要換藥,妳有保險嗎?換成標靶藥的話,以妳目前病況,不符合健保給付,注射一次費用要10萬元,如果有醫療險理賠比較便宜,妳跟家人討論看看。」


「陳太太,你的手腳痠麻,需要開脊椎手術,費用15萬元,骨科耗材比較多,如果你有實支實付險會好很多。」

 

二代健保實施後,民眾就醫的自費項目、自費額度增加,醫療雜費比例也逐步提高,因而「實支實付險」能理賠健保不給付的自費項目,也變得更重要了。

 

這裡,小郭老師要提一個「同病同酬」的現象。不管病人的身體狀況有什麼樣差異,採用不同療程、藥物、住院天數,健保一律給付醫院同一種價格。

那會影響到我們什麼呢?我可以簡單歸納出三個重點:


重點一、住院天數會變少


小郭老師有個案例,小如26歲,因為女性子宮肌瘤住院開刀後,因體質的狀況不同,復原情況也大不相同,原先可能需要住院五到六天才能復原,但健保參考過去同類的病例個案經驗,取得的平均值,判定類似的疾病只要住三到五天就可以出院。那麼,健保只會給付三到五天的費用。

 

醫師也會主動提醒你,何時該出院囉。這時的你,就只能「帶病出院」,而小如就在開刀的傷口還沒好的情況下,離開醫院,走路時還得扶著牆壁走出醫院。心裡面肯定是苦不堪言。

 

重點二、自費項目增加

小郭老師用盲腸手術來舉例:

1.以同病同酬的概念,假設衛福部將盲腸手術支付定額,訂在新台幣10萬元,未來醫師開刀只花了7萬元,衛福部仍會給予10萬元,醫院及醫師收益3萬元。

2.如果醫師開刀花了13萬元,衛福部還是只給10萬元,醫院及醫師虧損3萬元。

3.如果醫師可以合理解釋13萬元的用途,例如病人是罕見疾病患者,需要更謹慎的照顧,衛福部就會給予13萬元。


如此一來,醫院在考量盈利的情況下,會很自然的讓病患選擇是否用自費的材料或治療方式來進行治療。所以,自費的項目及金額就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高。

重點三、越來越多的手術不用到住院手術,門診手術就解決了

 

因健保給付制度的改變,為了節省醫療資源以及醫療科技的發達,過去需要透過住院手術治療的疾病,也逐漸改為門診手術就能處置了。

 

而在降低了住院的麻煩與減輕病人痛苦的同時,也代表門診手術的自費費用也會跟著提高。

 

什麼手術開始不用住院呢?例如:疝氣、痔瘡手術、脂肪瘤、拔智齒手術等。

 

從以上的三個重點,我想你應該也了解了在健保制度下,會花到什麼醫療費用後,建議各位在規劃健康險時,優先規劃「實支實付保險」,這樣不論是「病房費」、「門診手術費」及越來越多的「自費醫療雜費項目」,都可以被照顧到。


然而,實支實付保險是定期險,並沒有終身險。實支實付型醫療險,和其他醫療險最大的不同,在於收據正本與副本理賠之分,並不是每家保險公司都接受醫療收據以副本申請理賠,建議你在投保前,一定要問清楚是正本還是副本理賠,以免影響個人權益。

 

好了,小郭老師先簡單講到這。下一集,我們會講到保險的金額該如何規劃,以及怎樣思考你的配置?記得繼續收聽喔!